在月初實施全面降準后,央行于12月15日超額續做到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向市場釋放資金投放支持的信號,進一步表明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態度。
市場分析認為,近些年,央行MLF放量續做多發生于經濟承壓或流動性、信用等債市風險抬升階段。央行適時、適度的進行流動性支持,不僅可以阻斷債市負反饋效應發酵,同時也向市場釋放了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轉向的信號。
MLF放量續做多發生于經濟承壓階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2月15日,央行開展6500億元MLF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當日有5000億元MLF和2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MLF凈投放1500億元。
實際上,此次MLF操作放量續做,是央行繼12月5日降準資金落地以后的再一次資金投放支持。近些年,央行MLF放量續做多發生于經濟承壓或流動性、信用等債市風險抬升階段。
中金公司研究部固定收益研究負責人陳健恒表示,總體來看,近年來,央行多在經濟承壓或流動性、信用等市場風險抬升階段加大MLF凈投放規模,多為穩定經濟增長、緩解流動性緊張、穩定市場情緒與預期等目的。
根據中金統計,2019年以來,央行還曾在2019年5~6月和8月、2019年10~12月、2020年1~3月、2020年8~12月、2022年1~3月超額續做MLF。
比如,2020年1~3月,新冠疫情暴發初期,為緩解市場恐慌情緒、緩解流動性緊張情況,央行在MLF零到期的情況下累計投放6000億元MLF,為市場提供中長期資金。
2022年1~3月,在經濟承壓背景下,一季度各類穩增長政策發力,央行也通過超額續做MLF實現凈投放4000億元中長期資金,為金融機構寬信用創造條件。
理財負反饋鏈條未見明顯修復
近一段時間,債券市場大幅調整,理財產品贖回再度升溫,同業存單作為流動性寬松向債券市場傳遞的接力棒之一,受目前需求偏弱影響,利率水平始終居高不下。
數據顯示,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仍在大幅上行,12月14日升至2.77%,已高于2.75%的政策利率(MLF利率)水平。
陳健恒認為,存單利率高企使銀行自身發行有所走弱,近期存單發行成功率下降且加權平均發行期限也有所縮短,均表明銀行在高成本下增加主動負債的意愿降低,而主動負債的收縮又會影響到銀行超儲水平,削弱流動性供給。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認為,債券市場利率走勢由貨幣政策以及宏觀經濟基本面決定,并受到市場情緒和交易結構等因素的擾動,近半個月來,債券市場的波動顯然是后者造成的。
實際上,從貨幣政策角度看,央行維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且偏寬松的意圖明顯。“12月初以來,DR007穩定運行于1.55%~1.75%的區間,其均值為1.65%,較11月1.78%的均值下降了不少,今日MLF的超預期增量續做更凸顯出央行維護債券市場穩定、熨平過度波動的鮮明態度。”張旭稱。
“此輪理財負反饋鏈條未見明顯修復,市場信心和需求起色不明顯,債市做多熱情不高。”在陳健恒看來,歷次債市負反饋的改善均離不開央行流動性支持,對于此次破局之路也同樣適用。
不少分析認為,在這一背景下,央行適時、適度的進行流動性支持,進一步向市場釋放短期內貨幣政策不會轉向的信號,有助于修復債市信心和需求。
貨幣政策不會明顯轉向
隨著防疫政策的優化以及地產政策的相繼出臺,市場對后續經濟復蘇預期樂觀。與此同時,市場也比較擔心一旦經濟反彈得到確認,貨幣政策會開始收緊。
“市場無需過度擔心。”對于后續貨幣政策的基調,陳健恒認為,即便是明年經濟動能有所修復,央行政策可能也不會明顯轉向,因為核心還是需要確保經濟的修復是持續向好的,否則過早轉向反而會導致經濟動能再度回落。此外,過去央行政策收緊往往是為了抑制需求端的過熱,如果經濟只是回升到相對正常的供需平衡,通脹沒有超過政策目標,貨幣政策不會明顯收緊。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當前貨幣政策首要目標是將在穩增長保就業、金融穩定、匯率及國際收支間高頻切換,政策基調將在穩健略寬松及穩健中性間靈活切換。
更重要的則是對于利率是否上升的判斷。陳健恒認為,還是需要關注融資供需的矛盾是否得到有效化解。“經濟回升,推動融資需求回升只是利率回升的必要條件,不是充要條件,還需要看融資需求回升程度是否超過資金供給,只有融資需求強烈到超過資金供給,企業和居民主動提高融資利率的情況下,利率才具備回升的基礎。我們認為,明年的經濟雖然回升,但不具備融資需求強烈到超過資金供給的基礎。”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