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統計局公布的三季度GDP增速略低于預期,政府債券發行逐步減少,加上海外疫情二次暴發,國債收益率走勢有所分化,2年、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3.24BP、6.91BP,5年期國債收益率下行7.87BP,國債期貨價格小幅反彈。10月國債期貨日均成交量為8.89萬手,環比減少6.99%,略有回落,不過日均持倉量20.41萬手,環比增加12.91%,處于歷史最高水平。
當前海外疫情仍在繼續擴散,歐洲出現二次暴發,法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大幅回升,引發市場擔憂。不過全球主要國家生產逐步恢復,10月全球制造業PMI為53%,比上月回升0.6個百分點,創2018年6月以來的新高。10月歐洲、日本等制造業PMI也繼續回升,美國ISM制造業PMI為59.3%,新訂單指數回升至近17年來的新高,制造業活動有所加速,市場預期美國大選后新一輪財政刺激政策即將出臺,利好全球經濟復蘇。考慮到當前病毒檢測能力提高,疫苗試驗加速推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增速為-4.4%,降幅小于6月預測,預計2021年GDP增速將達到5.15%。
雖然國內三季度GDP數據略低于預期,不過最新制造業PMI數據顯示國內制造業總體持續回暖。10月制造業PMI為51.4%,與上月基本持平,已連續8個月處于擴張區間,其中生產指數為 53.9%,新訂單指數為 52.8%,制造業生產繼續回升,需求穩步改善。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為51.0%和50.8%,分別高于上月0.2 和0.4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進出口進一步回暖。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為58.8%和53.2%,分別高于上月0.3和0.7個百分點,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恢復,相關行業價格明顯回升。10月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2%,連續三個月回升,服務業保持穩中有升,建筑業繼續較快增長,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活動有所加快。
此前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消費恢復形勢較為良好,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比上月加快2.8個百分點。1—9月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0.8%,年內首次轉正。分項中9月房地產投資增速為12%,創2019年5月以來的新高,房地產投資已經連續3個月維持在11%上方。受各地調控政策出臺影響,9月商品房銷售同比為7.3%,比上月回落,10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則下降1.52%。預計房地產有望繼續保持溫和上漲態勢,房地產投資和銷量繼續回升,促進經濟穩定恢復,四季度經濟增速將持續穩定回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將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國家。
10月,央行超額續作到期MLF資金,LPR利率連續6個月保持不變, SHIBOR和銀行間市場質押式回購7天利率中樞小幅上移,資金面有所收斂。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調要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央行行長表示今年抗疫的特殊時期,宏觀杠桿率有所上升,明年GDP增速回升后,宏觀杠桿率將會更穩一些,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杠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因此,預計央行仍會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截至10月末,我國債券市場存量規模已經超過111萬億元。10月債券凈融資額7489億元,環比上月減少9691億元,同比增加1831億元,其中利率債凈融資額4772億元,主要是政府債券發行逐步減少;金融債凈融資額為1260億元,同業存單凈融資額轉負;非金信用債凈融資額1456億元,環比和同比均小幅減少。隨著政府債券逐步發行完畢,債券供給壓力將有所減輕。根據中債登、上清所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兩機構合計托管的債券規模超過99.38萬億元。債券的持有者主要為商業銀行、廣義基金等機構,以上兩類機構持有債券占全市場比例為84.64%,其中商業銀行持有債券比例為54.97%。各機構2020年三季度合計增加債券托管量為51509億元,商業銀行(含信用社)增加29990億元,占比達到58.22%,是三季度配置債券的主力軍,廣義基金增加5901億元,占比為11.46%,較往期有所回落;境外機構增加2599億元,占比為5.05%,保險機構增加2566億元,占比為4.98%。當前中美利差超過230BP,處于歷史高位,近期央行也取消QFII/RQFII投資額度限制,延長債券交易時間至20:00,不斷便于境外機構參與境內債券市場,在當前境內外利差維持高位、人民幣保持強勢的情況下,境內債市存在較高的配置價值,預計境外資金將以流入為主。(唐廣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