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電商平臺“順聯動力”就遭遇了這番無奈。7月27日,“順聯動力”成立了“打假反傳防騙中心”,旨在搭建知識產權保護平臺、強化維權意識等。
順聯動力工作人員告訴科技日報記者,6月20日起,他們陸續(xù)在官網上收到一些投訴。有用戶稱,自己的血汗錢在順聯動力平臺被騙,要求獲得賠償。順聯動力的客服在第一時間聯系上投訴者并了解情況,結果大吃一驚——有不法分子通過仿冒順聯動力APP圈錢。
順聯動力董事長郭洪安告訴記者,經調查發(fā)現,仿冒順聯動力APP的不在少數,其中“順聯商城”APP最易誤導消費者。“順聯商城”使用的LOGO與順聯動力相同,只是將正版的紅色改為橙色。由于非常難辨識,不少消費者進入假冒APP,陷入騙局。消費者錢財兩空,順聯動力名譽受損,仿冒APP者坐享其成。
據我國《商標法》第57條的規(guī)定,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近似的商標,或者在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
順聯動力被迫踏上了維權之路。在警方協(xié)助下,他們成功鎖定了位于河南南陽的數十名侵權者。據透露,此案涉及金額高達幾十億。
“由于這次侵權事件,我們平臺7月份的交易流量有所下降。公司也受到一些網絡水軍攻擊,信譽權受損。盡管警方已發(fā)布相關通告,有一部分被騙消費者因投訴無門,仍然要求順聯動力予以賠償。”順聯動力公眾關系總監(jiān)孫文臣經歷了整個維權保護過程,頗為無奈。
郭洪安表示,維權時需要順聯動力提供大量證據,訴訟過程較長,耗費了企業(yè)大量人力和物力。
據360安全大腦發(fā)布的《2018年雙十一購物安全生態(tài)報告》,根據2018年10月的檢測數據,虛假仿冒主流購物App的數量接近4000個,覆蓋設備超過30萬個。其中,被仿冒最多的購物APP為手機淘寶,達1148個,覆蓋設備數超過17萬;其次是拼多多,仿冒數達639個;天貓、京東、美團、唯品會等購物平臺都在被仿冒名單前十名。
“這種商標侵權行為,不僅損害用戶和企業(yè)的利益,也打擊了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性。”順聯動力技術總監(jiān)陳衍領坦言。
郭洪安表示,基于互聯網的開放性,仍無法完全避免侵權行為的發(fā)生。“我們將努力維護知識產權。也希望電商同行報團取暖,共同營造電商行業(yè)公平競爭的良好氛圍,促使社會各界主動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促進全民參與‘保知打假’,努力凈化商業(yè)環(huán)境,讓數字經濟更好為百姓服務。”(代小佩)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yè)執(zhí)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