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產業帶動就業效應。實施重大產業就業影響評估,明確重要產業規劃帶動就業目標。加快建設“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大力實施“六個千億”產業投資工程。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支持養老服務業、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對部分帶動就業能力強、環境影響可控的項目,實施環評審批正面清單,審慎采取查封扣押、限產停產等措施。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加大出口企業信用保險支持力度。
落實企業降本減負政策。
大力實施減稅減費減租減息減支行動,落實深化增值稅改革、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減免和企業延期申報納稅等舉措;
降低政府性融資擔保和再擔保費率,推進階段性減免、緩繳企業社會保險費;
落實對承租國有資產經營性房產的企業減免房租政策,鼓勵市場運營主體為承租戶減免租金,降低企業用電、用水、用氣成本;
采取延期還款、分期還款、展期、無還本續貸等措施,確保普惠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
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中小微企業,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標準提高到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保險費的100%,加快落實社會保險費返還政策。2020年6月底前,允許工程建設項目暫緩繳存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記錄良好的企業可免繳。階段性減免、緩繳社會保險費期間,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和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的社會保險補貼期限可順延。落實企業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穩定勞動關系。鼓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企業采取協商薪酬、調整工時、輪崗輪休、在崗培訓等措施,保留勞動關系。對擬進行經濟性裁員的企業,指導其依法依規制定和實施職工安置方案,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將方案報人力社保部門。引導企業和職工通過調解方式化解勞動糾紛。
鼓勵創業和靈活就業
優化創業環境。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推進“照后減證”,簡化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孵化基地、小微企業園等平臺應安排一定比例場地,免費向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提供。疫情期間,創業平臺為承租的創業主體減免租金的,各地可給予一定運營補貼。鼓勵各地建立以創業帶動就業為主要支持方向的創業引導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為重點群體創業提供股權投資、基金扶持等服務。高校畢業生初次創辦養老、家政服務和現代農業企業的,按規定給予最高10萬元的創業補貼。創業導師提供創業服務的,可給予服務補貼。落實重點群體創業稅收優惠政策。
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實施力度。健全創業擔保貸款工作機制,推行信用鄉村、信用園區、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推薦免擔保做法。各地要統籌推進創業擔保貸款工作,各級政策性擔保機構要加大對重點群體創業擔保貸款的支持力度。寬容創業失敗,創業擔保基金提供擔保的貸款被認定為不良貸款的,貸款10萬元以下的,由擔保基金全額代償;貸款超過10萬元的,由擔保基金代償80%。受疫情影響未能及時償還創業擔保貸款的,借款人可在疫情解除后30日內恢復正常還款,并繼續享受原有相關政策。
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優先保障縣以下返鄉創業用地,支持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農村創新創業園和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返鄉入鄉創業人員可與當地創業者同等享受住房、子女入學、就業創業等扶持政策。對農民工初次創業且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可給予一次性創業補貼。
鼓勵多渠道靈活就業。合理設定無固定經營場所攤販管理模式,預留自由市場、攤點群等經營網點。允許電子商務、網絡約車、網絡送餐、快遞物流等新業態企業,通過勞務外包、加盟協作等方式,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從業人員可按規定先行參加工傷保險。平臺就業人員購置生產經營必需工具的,可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促進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
鼓勵企業招用高校畢業生。2020年和2021年,國有企業要拿出不少于50%的新增崗位招聘高校畢業生,不得將本單位實習期限作為招聘入職的前提條件。對中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2020年和2021年,提高事業單位空缺崗位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的比例。2020年,開發公共管理、社會服務、教育、醫療衛生、農村經營管理、農業技術、農村水利、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基層崗位1萬個,用于招錄高校畢業生,確保其收入不低于當地上年度全社會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擴大“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對2020年和2021年參加“三支一扶”計劃,服務期滿且考核合格的人員,所在單位有崗位空缺的可以直接聘用。
擴大招生和入伍規模。擴大研究生和普通高校專升本招生規模。擴大大學生應征入伍規模,優先征集應屆畢業生入伍,落實學費補償、貸款代償、考試升學加分、免試和專項招生計劃等優惠政策。
加大就業見習求職支持力度。對因疫情影響暫時中斷見習的,相應延長見習單位補貼期限。對見習期未滿與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見習單位剩余期限見習補貼,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落實求職創業補貼政策,對浙江省高校2020屆湖北籍畢業生,發放每人1500元的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延長高校畢業生錄用接收期限。引導用人單位有序推遲面試體檢和簽約錄取時間。對延遲離校的應屆畢業生,相應延長報到接收、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可將戶口、檔案在學校保留2年或轉入生源地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以應屆畢業生身份參加用人單位考試、錄用,錄用后參照應屆畢業生辦理相關手續。
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妥善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安置比例不低于80%的規定。為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和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積極提供崗位推薦、職業培訓、創業孵化等服務。企業招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與其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在3年內按實際招用人數予以每人每年定額9000元依次扣減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業所得稅優惠,實施期限至2021年12月31日。
加強困難人員兜底幫扶
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對領取失業保險金期滿仍未就業且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失業人員,可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直至法定退休年齡。研究制定失業補助金政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
強化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動態調整就業困難人員認定標準,及時將符合條件的持證殘疾人和受疫情影響人員納入就業援助范圍,對零就業家庭實行“一對一”幫扶,確保動態清零。就業困難人員到公益性崗位就業或靈活就業的,補貼政策期滿后,享受期限可延長1年,實施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落實企業吸納建檔立卡人員、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完善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
大力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積極開展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技能培訓,提高培訓精準性。全面開展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或轉崗轉業培訓,支持出口企業提升職工技能水平,穩定職工隊伍。加強校企合作,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推廣政府購買項目制培訓做法,將線上培訓納入補貼范圍。
加強創業培訓。鼓勵開發新興行業創業培訓項目,建立本地化的創業培訓目錄,各地可對師資培訓、課程開發、培訓管理等工作給予補貼。開展返鄉入鄉創業帶頭人能力提升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強化就業服務管理。建立登記失業人員分級分類服務制度,每月至少開展1次跟蹤調查服務。開放線上失業登記,完善“一網通辦”“一證通辦”功能,推進就業服務和補貼申領在線辦理。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政府投資項目崗位以及公益性崗位招聘信息,要在本單位網站和同級人力社保部門網站公開發布。推進就業經辦系統省級集中,建立統一的就業監測平臺,加強重點群體、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就業監測分析。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