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四年雕琢,在上海黃浦江畔的世博文化公園區域內,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項目近日取得重要進展,普通觀眾看臺屋蓋結構缺口縫合完成,由此結構工程全部完工。
在這一中國首座符合國際頂級馬術賽事標準的永久性專業比賽場館項目上,上海建工集團旗下的機施集團,以2萬多件鋼構件,撐起了鋼結構“駿馬”,不同部位的結構模仿馬匹身體的各處骨骼構造,刻畫出了馬術中心獨特的建筑風采。
(資料圖片)
作為大型體育場館建設的主力軍,這一項目也充分體現了機施集團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探索的“鋼結構三位一體”的施工總思路。
多年來先后承建上海中心、上海國展中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迪士尼、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三期衛星廳及捷運車站工程、浦東足球場、昆明恒隆、南京金鷹天地廣場、南京環球貿易廣場、大連國貿、寧波中心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鋼結構地標項目,也為機施集團打造設計、加工制作、安裝施工“三位一體”模式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經驗。
“鋼結構安裝是機施集團的傳統優勢業務,以前我們主要做現場施工,現在以此為基礎,已經延伸到了設計、加工制作、安裝施工的鋼結構全產業鏈,對重大工程建設就可以有更多的資源控制,確保工程更準時且保質保量地完成。”上海建工機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賈寶榮告訴記者。
吊裝英雄的產業鏈延伸探索
1958年就已成立的上海建工機施集團在鋼結構施工領域戰績顯赫,業務涵蓋超高層鋼結構、特殊公用建筑、大型工業廠房;之后又開拓了城市地鐵、磁浮快線、大型深基坑、高架立交、特大橋梁、地下隧道掘進等高難施工項目,并承擔了多項國家863計劃,在共和國建設的各個歷史時期留下了眾多杰作,有“吊裝英雄隊”之稱。
比如中國鋼結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就是由上海建工集團總承包、上海建工機施集團專業承建,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鋼結構總量達10萬噸;中國鋼結構體量最大場館——中國博覽會會展中心也是由上海建工機施集團負責現場施工,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就完成了8.3萬噸的鋼結構安裝。
在參與各種中國之最、亞洲之最,甚至世界之最的項目建設過程中,機施集團逐漸意識到,如果由機施集團的工程公司牽頭,帶動深化設計公司和加工廠,通過有效的制度設計,建立融合經營聯動、商務聯動、生產聯動的產業聯動機制,形成“三位一體”格局,會更有利于優化對接環節,減少過程爭議,提高工程質量,進而提升公司在鋼結構領域中的競爭力。
其中,在設計、加工、施工過程中都能有自己盡可能控制的資源是關鍵。于是在2013年,機施集團以51%的比例控股,成立了“上海機施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下稱“機施設計公司”),向深化設計產業鏈延伸。
機施設計公司成立后,作為產業鏈間的關鍵環節,對外積極與設計院對接,對內通過技術優化,促進了技術、經濟、施工的高度融合。其中,最具有說服力的例子就是上海迪士尼工程。
不同于工民建工程,游藝工程構件的“不規則”,給深化設計帶來極大的難度。一個例子是,上海中心大廈10萬噸鋼結構,才3.8萬千張圖紙,但上海迪士尼工程才8000多噸鋼結構,卻有5萬多張圖紙。而有些結構復雜的部位,圖紙上根本就反映不出,還要先做小樣,不斷深化,不斷確認。
“有了自己的深化設計公司就可以跨前一步,協同設計院,綜合考慮現場施工與工廠制作。”賈寶榮介紹,深化設計既會從工程整體結構考慮,去提高鋼結構的安全性,也會為現場施工作出充分考慮,去降低現場的施工難度,還會站在加工制作的角度,去考慮合理用材,去控制產品質量,此外,更會從工程的招投標開始,就會主動開展全過程的成本控制,以求降本增效。
推進“三位一體”產業聯動
由于深化設計公司的參與,2013年建成的中國博覽會會展中心,已經體現了機施集團“鋼結構設計、加工、制作一體化”的施工總思路,不過,當時承擔“加工”一環任務的,還是機施集團參股的合資公司冠達爾鋼結構公司。
2015年,在機施集團制訂“十三五”規劃時,公司的黨政領導班子就明確:鋼結構產業鏈要形成深化設計、加工制作、安裝施工的“三位一體”產業聯動,需要出臺管理辦法,建立網上聯動平臺,規范三方權責,通過經營聯動、商務聯動、技術聯動和生產聯動來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發揮協同優勢、以產業鏈各環節合作共贏來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有了可以自己控制的深化設計公司,加強對加工環節的控制也提上了日程,而這就需要更大的投入。
2015年8月,上海建工全資收購地處江蘇海門的原冠達爾鋼結構公司,同時進行注資,一個新的上海建工(江蘇)鋼結構有限公司(下稱“建工鋼構”)隨之誕生,上海機施擁有鋼結構制造產業基地的夢想也終于實現。更為重要的是,鋼結構“設計、制作、施工一體化”和“結構、幕墻、屋面一體化”的發展思路,可以因此而加大推進。
“有了自己的鋼結構制造基地,就更容易控制鋼結構制造進度和質量,平衡制造資源,從而更好地完成一些時間緊、任務重的重點工程。”賈寶榮指出,近幾年里機施集團完成的很多重大工程,都體現了這一點。
以去年建成的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永久會址為例,機施集團鋼結構團隊自2021年6月進場,每月近萬噸的吊裝工作量,最高峰每天30余輛進場構件車,短短四個月就完成了鋼結構總噸位達4萬余噸的主體結構施工任務,這在常規的鋼結構施工項目上幾乎不可能做到。
“機施速度”正是源于發揮“三位一體”集成優勢。
頂科鋼結構體量巨大,復雜構件多,其中包含鋼框架、桁架等多種類型,現場施工團隊通過與深化設計團隊溝通,整合資源,制作出鋼結構和幕墻作業指導書,同步匹配現場進度與施工要求,保證方案第一時間得到優化。
頂科鋼結構項目鋼材規格眾多,高強度鋼板用量大,最大板厚達45毫米,通過與建工鋼構為主的加工制作單位不斷協調溝通,落實鋼材生產加工具體信息,使加工廠提供的構件能夠滿足現場實際吊裝需要。
2021年接下的世界會客廳項目,同樣通過“三位一體”的模式,解決了機施集團在鋼結構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場地小、工期緊”兩個最大的難題。
由于整個施工區域本只有3個足球場的大小,除去基坑區域,能夠利用的區域少之又少。“點菜式”進構件這一獨創模式就此應運而生:加工廠提前按照現場施工要求加工制作構件,然后再根據實際需求發運,充分發揮了機施集團“鋼結構三位一體”的協同操作優勢,構件進場不堆積,快速提升運轉效率。
此外,為了減少各工種之間的協同程序,機施項目部還打破常規,把本來串聯的工序變為并聯,同步進行:工程邊設計、邊修改、邊施工,各專業間交叉作業。
更早一年完成的進博會場館改造項目,也通過發揮“設計施工一體化”與“鋼結構專業一體化”優勢,最高峰時2000多人同時作業,人員倒班、機器不停,24小時不停歇施工,最終在一個月內創紀錄地完成了全部4.3萬噸鋼結構的吊裝施工。
機施項目團隊圍繞圖紙、材料采購、加工制作和物流組織等工作,用物流編碼技術,確保構件發運有序、精準,還通過綜合運用“場外大拼+整體吊裝+流水施工”的施工技術,新增桁架結構采取“堆場整裝、模塊車整榀駁運、館內履帶吊吊裝主桁架、汽車吊吊裝次桁架”的施工技術路線,確保后道工序的合理搭接。
未來更多可能
“我們的鋼結構一體化,也會為幕墻及后道工序提供更好的工作面,從而為后續幕墻業務的中標也提供了助力。”賈寶榮對記者表示。
數據顯示,近兩年,隨著機施集團鋼結構一體化業務的建造、服務能力提升,通過專業界面的延伸,幕墻業務訂單規模也已超20億元,成為驅動業務發展的增長極。市政基礎設施業務“壓艙石”的作用也愈加明顯,規模的增量主要得益于水務、軌交、市域鐵路等細分業務的有力拉動。
未來機施集團將如何推進“三位一體”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此,賈寶榮介紹,一是提升數字化的管理能力,讓“三位一體”的緊密度融合度更高,建立鋼結構數字化的項目管理平臺,讓所有的平臺在上面全部共享,讓信息的流動更通暢,項目的運轉效率更高。
二是圍繞鋼結構的技術的發展,跟進的一些技術和工藝的研究,例如隨著雙碳經濟的發展,鋼結構制作這塊就要加快推廣高性能鋼,超高強鋼的技術應用,公司也有一系列的研發工作。包括焊接技術、工藝技術、現場施工技術,以及在施工現場如何更好落地等。
三是對于鋼結構的很多新的功能定位,比如結構外露精美,從“三位一體”角度都需要更多研究,比如上海迪士尼等項目所要求的特殊鋼結構,往往造型非常復雜,設計模型如何建?鋼結構制作如何滿足要求?現場施工如何做?這些都是持續開發的方向。
四是“鋼結構+相關專業的一體化”技術也是未來研究的方向,比如鋼結構+幕墻、鋼結構+屋面等,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配合,更好的協同。為此,機施集團也在探索更多“鋼結構”+的產業鏈延伸,在承建鋼結構項目的同時,已經接下之后的更多幕墻建造等項目延伸。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3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