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技術進步、創新經濟發展,這可能是大家如今思考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兼中金研究院執行院長彭文生稱。
(資料圖片)
12月22日,2022年第一財經資本年會召開。在會上,彭文生表示,當前的國際環境之下,中國的規模經濟可能是最大優勢,不僅可以降低單位成本,還能提升知識經濟、數字經濟發展帶來的效率。同等條件下經濟規模越大,創新的能力就越強。
那么,中國應如何促進創新,發揮好規模經濟效應?彭文生認為,促進創新,關鍵是需要政府與市場建立伙伴關系;從規模到規模經濟,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生態。
規模經濟優勢或將更為凸顯
中國經濟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有五個關鍵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其中,創新排在第一位。縱觀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生活水平,最根本的因素是技術進步。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幾十年,在全球化時代,全球的創新、全球的技術進步對生產力的提升,對生活水平提升的影響,可以簡要被總結為G2模式,即中美之間的合作。”彭文生稱,主要體現在,美國在前沿做技術創新,中國則提供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產能力、制造業能力和市場。
他同時稱,在這個過程中,美國企業通過技術創新的商業化引入,賺錢后支持他們繼續創新,繼續站在技術的前沿;中國也是受益的,中國通過技術創新的商業化引入,在制造業中進行技術追趕,快速提升,所以過去這幾十年尤其近三十年,中國的技術進步非常快。全球也都是受益的,因為全球受益于中美之間科技創新的合作,單位成本快速下降。
不過,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下,這樣一個合作模式遇到新的挑戰。
“對于中國來講,我們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下游,既沒有一些關鍵的原材料(鐵礦石、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氣),在一些關鍵的技術領域(比如半導體)。另外,其他國家也有新的擔心,擔心制造業商品的來源過度集中在中國,因為中國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產成品生產和出口中心。”彭文生稱。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的創新、中國的技術進步,有何優勢值得重視?
彭文生認為,中國的規模經濟可能是最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規模大,尤其在制造業環節,大規模的生產可以更多地分攤固定成本,降低單位成本,這是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在全球產業鏈布局中的一個最大競爭優勢;第二部分公共服務方面分攤的成本也較低,人口多的國家落實到單位、個人身上的負擔相較小國更輕;第三知識型經濟時代規模效應更加突出,因為技術進步、科技創新具有公共品屬性,一個發明創造可造福整個社會,范圍越廣,總體提升的效力就越高。
而過去人們不太重視規模經濟,有許多較小的國家或者小的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比大國更快,比大國更富有。為何會這樣?
彭文生認為,這是因為在全球化時代,小的經濟體通過參與全球分工,享受全球經濟的規模效應。但是國際形勢發生變化,未來大國的規模優勢可能會更加突出。
促進創新的關鍵是什么?
規模經濟受到重視,還因為一個新的載體,即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從農業經濟的土地到工業經濟的生產性資本,到知識型經濟的科技/數據,其非競爭性越來越強。反過來講,公共品屬性、外溢效應越來越強,規模經濟效應則越來越強。
“在支持創新活動、促進技術進步的內生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實際上就是經濟規模,同等條件下經濟規模越大,創新的能力就越強。”彭文生稱。
那么,中國應如何促進創新,發揮好規模經濟效應?
“最關鍵的是,需要政府與市場建立伙伴關系。”彭文生認為,發揮好規模經濟有兩個重要前提,一個是人口規模,另一個是市場經濟。
他分析背景稱,科技創新、知識型經濟具有非競爭性、部分排他性,一個人的發明創造整個社會享受,而科研項目投入期限長、成功概率有較大不確定性,所以導致一項科技創新是個體或機構在進行研發投入、人力資本培養,而這樣一個水平低于社會所需要的理想水平。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和市場建立伙伴關系。
這其中政府需要承擔怎樣的角色,給予怎樣的支持?彭文生認為,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直接投入,加大財政對科學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民企承擔政府資助科研項目的比例,通過政府擔保、采購等手段加大對小企業的普惠資助,設計激勵相容的監督機制。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過設計建立良好的市場機制,比如知識產權保護、資本市場。其中,資本市場從早期的創投投資、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到后期的公開上市,整個鏈條對經濟、社會動員資源投入到創新領域非常關鍵。
如何通過政策規則的設計來建立一個有利于促進創新的資本市場?彭文生認為,從中國資本市場促進創新來講,一個根本的方面是要加強對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盡力減少甚至避免大股東侵犯小股東的利益,而不受懲罰,這樣我們才可以有一個好的市場生態,能夠真正促進小企業在創新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中發揮一些關鍵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2022009963號-10
聯系我們: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