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9億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又有所提高,2021年平均年齡已經達到了41.7歲,區域分布上也有一些新變化。
平均年齡已達41.7歲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251萬人,比上年增加691萬人,增長2.4%。農民工平均年齡41.7歲,比上年提高0.3歲。農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長8.8%。
從農民工年齡結構看,40歲及以下農民工所占比重為48.2%,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占比重為27.3%,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其中,21到30歲年齡段占比下降最大,2021年這一年齡段占比跌破20%,僅為19.6%,比上一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比2017年下降了7.7個百分點。
這一年齡段的下降迅速,與我國出生人口的變化緊密相關。21到30歲年齡段,對應的是1991年到2000年出生的人群,主要是“90后”。進入到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我國年出生人口不斷走低。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90后”出生人口為2.097億人,比“80后”少了1280多萬人,比“70后”少了將近1100萬人。
農民工年齡構成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展望未來,21-30歲年齡段所占比例還會下降,數據顯示,“00后”出生人口僅有1.6億多,比“90后”少了4600多萬人。
從2017年到2021年,有兩個年齡段占比上升較多:一個是31-40年齡段,4年來占比提升了4.5個百分點。還有一個是50歲以上年齡段,4年來占比提升了6個百分點。這是因為,50歲以上出生的人口對應的是主要是“60后”,“60后”合計出生人口超過2.4億元,是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個十年;“80后”則是出生人口第二多的十年。
年紀越大,就近就業、回家就業的人越多。報告顯示,從農民工的就業地看,本地農民工平均年齡46.0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占比重為32.6%,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38.2%;外出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6.8歲,其中40歲及以下所占比重為65.8%,50歲以上所占比重為15.2%。
中部地區增長最多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15438萬人,比上年增加306萬人,增長2.0%。其中,在京津冀地區就業的農民工2125萬人,比上年增加49萬人,增長2.4%;在江浙滬地區就業的農民工5339萬人,比上年增加160萬人,增長3.1%;在珠三角地區就業的農民工4219萬人,比上年減少4萬人,下降0.1%。
為何珠三角地區減少?一大原因在于,廣東原有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較多,作為第一外貿大省,近年來廣東加工貿易產業有一大部分轉移到中西部地區,在這些產業就業的工人也隨之遷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肖鷂飛對第一財經分析,近年來廣東在加工貿易這塊很多企業轉移到江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區,比如鞋業、陶瓷很多轉移到江西。
報告顯示,2021年,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571萬人,比上年增加344萬人,增長5.5%。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6280萬人,與上年基本持平。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894萬人,比上年增加41萬人,增長4.8%。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量占全國農民工增量的49.8%。
農民工地區分布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四大板塊來看,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不僅增量最大,而且增長最快。一方面,中部地區距離三大經濟圈比較近,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明顯,近年來隨著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大幅完善,中部地區承接了長三角、珠三角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量的產業轉移落戶,就近就業的人越來越多。
另一方面,中部的湖北在疫情之后全面恢復,2021年湖北人口增量為54.7萬人,僅次于浙江和廣東,位居全國各省份第三位。數據顯示,2021年湖北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88‰。按此計算,2021年湖北在人口自然增長這塊,約減少5.11萬人,人口機械增長即省外凈流入方面則增加了59.8萬人。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對第一財經分析,2020年湖北受疫情影響最大,2020年統計的時候,有很多人口在省外,沒有回來。疫情過后,隨著湖北經濟全面恢復,很多在外邊的人回到湖北。與此同時,由于湖北的人工、土地成本比較低,以及電商發展的因素,原來在珠三角的很多服裝企業就轉移到湖北,也帶動了人口回流。
人均月收入4432元
收入方面,2021年農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比上年增加360元,增長8.8%。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比上年增加464元,增長10.2%;本地農民工月均收入3878元,比上年增加272元,增長7.5%。
分區域看,在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787元,比上年增加436元,增長10.0%;在中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205元,比上年增加339元,增長8.8%;在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4078元,比上年增加270元,增長7.1%;在東北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813元,比上年增加239元,增長6.7%。可見東部地區不僅收入最高,而且相比上一年增幅最大。
居住方面,進城農民工人均居住面積2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其中,在500萬人以上城市人均居住面積17.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平方米;在50萬人以下城市人均居住面積2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平方米。
可見,中小城市農民工的人均居住面積,要比大城市的農民工寬敞不少。與之相對應的是歸屬感。報告顯示,進城農民工中,41.5%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進城農民工在不同規模城市生活的歸屬感較上年均有提高。城市規模越小,農民工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越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