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脹環境可能已發生持久性轉變。
博鰲亞洲論壇22日舉行的“全球通脹、加息潮與經濟穩定”分論壇上,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總經理卡斯滕斯(Agustín Carstens)認為,全球通脹環境可能已經以一種更持久的方式發生轉變,現在需要指望結構性政策推動經濟增長,而非財政或貨幣政策。
卡斯滕斯說,全球通脹水平上升有三方面原因。第一,全球總需求出現意想不到的強勁反彈。全球經濟的擴張速度比近幾十年來衰退后的復蘇要快得多,發達經濟體尤其如此。第二,需求出人意料地持續向商品轉移,而不是傾斜向服務,特別是那些涉及與客戶直接互動的服務。第三,供給側也意料之外地反應遲鈍,因此未能跟上激增需求。
卡斯滕斯說:“2020年的經濟衰退很深,這是因為活動被人為壓制了。但當疫情限制解除后,產出開始反彈。在過去的許多經濟體中,產出水平有望恢復,甚至超過疫情前趨勢。但這種復蘇力度,并不完全是由于這次經濟衰退的獨特性質。事后看來,至少在過去的一年里,政策可能是快速擴張的跳板,這些特殊政策回應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強勁復蘇鋪平道路。”
“最初,消費者支出轉向商品而不是服務是可以預期的,但令人驚訝的是,后期也很少有需求轉回到服務業。擴張的商品密集型性質加劇了通貨膨脹。總體供應出人意料地未對更高的需求作出及時反應。這表現在交貨延遲、運輸成本上升以及關鍵生產投入的短缺方面。”卡斯滕斯說。
卡斯滕斯認為,不應期望上述通脹壓力很快就會消散。同時,新的通脹力量已出現,隨著供應減少,烏克蘭局勢升級后,糧食、石油和許多其他商品的價格已經飆升。其中一些增長將直接反饋到更高的消費價格中。例如,金屬價格將進一步給價值鏈造成壓力,而通貨膨脹有其自身動力,在許多國家,通脹已從商品擴大到服務業。
卡斯滕斯說,有三種跡象表明全球通脹環境正在發生更本質性轉變。第一,通脹預期可能有“脫錨”風險。“這一點在看短期通脹預期指標的時候尤為明顯,而我們對長期通脹的預期也特別令人擔憂,因為這對行為有更持久影響。”
第二,相對價格變化和通貨膨脹之間的微弱聯系可能會發生轉變,而這種微弱聯系正是低通貨膨脹時代的特點。自上世紀80年代通脹被壓制后,一個部門的價格上漲滲透到其他部門的程度一直很有限,但有跡象表明,這種滲透又在增加。
第三,當通貨膨脹開始在廣泛意義上影響生活成本時,它更有可能在價格設定決策中占據中心位置。這可能引發危險的“工資-價格”螺旋上升。
卡斯滕斯表示,我們需要重新考慮通脹環境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可能性。這可能等同于范式改變。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們用來解釋經濟發展的想法可能不再充分。特別是,有跡象表明疫情以及地緣政治格局的變化,已開始讓企業重新思考全球價值鏈所涉及的風險。
對政策制定者來說,卡斯滕斯認為,他們可能需要改變自身思維方式。低通脹環境給中央銀行提供了巨大的自由,能夠將更多注意力放在其他目標上,無論是增長、充分就業還是其他超出其傳統職責范圍的目標。目前的高通脹凸顯了政策的有限性,已促使央行提高警惕。央行可能還需要重新評估自身如何應對通貨膨脹的方式。
“好消息是,如果央行對風險有清醒認識,很清楚的是,政策利率需要上升到更適合于更高通脹環境的水平。最有可能的是,這將需要實際利率在一段時間內上升到中性水平以上,以緩和需求。”卡斯滕斯表示,“調高利率并不容易,央行行為的轉變也不一定會受歡迎。央行應充分意識到,在經濟活動和就業方面的短期成本是為了避免未來出現更大損失而付出的代價。”
“想要促進有韌性的長期增長,我們需要在政策制定中更廣泛地認識到,不能依靠反復的宏觀經濟刺激,無論貨幣還是財政政策。只有通過加強經濟中結構性政策的突出能力,才能實現增長。換句話說,現在是其他政策開始發揮作用的時候了。”卡斯滕斯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