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央行再出新招。
最近央行、外管局印發《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開啟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新高潮。這其中最突出的亮點是,央行通過上繳結存利潤,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影響市場流動性。
流動性合理充裕是今年貨幣政策的主基調。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今年要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體經濟提供更有力支持。這就需要央行從基礎貨幣發放到貨幣信用創造等環節創新發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工具和手段。傳統上,央行基礎貨幣發放主要有再貸款/再貼現、公開市場操作、降準等,這些屬于典型的負債發行,需要對應主體的抵押物和信用,且存在到期還本付息的期限問題。
這次央行以向財政部上繳結存利潤方式,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不僅開拓了新的方式,而且基礎貨幣的屬性也由債務變換成資產,既不需信用和實物抵押,又沒有期限約束和還本付息的成本約束,與財稅部門的留抵退稅政策交相結合,直接將流動性的合理充裕送進了具體的市場主體懷抱,有效改善實體經濟的流動性。
從規模上看,這次央行在4月中旬上繳6000億元結存利潤,相當于降準0.28個百分點以上的量,完全滿足截至4月15日國稅總局發放的4202億元的支出需求。基于全年央行將上繳1.1萬多億元結存利潤,那么意味著接下來還有相當于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的結存利潤上繳。
央行上繳結存利潤,并通過財稅渠道,而非傳統金融市場投喂到實體經濟,降低了貨幣流動性的流通成本;同時,這些流動性通過留抵退稅變成市場主體的資產,為其擴張信用提供底層的資產支持。
當然,市場主體獲取的留抵退稅,其實是企業的或有資產,在會計處理上以“借:營收留抵稅額退稅款,貸:應繳稅費-留抵稅額退稅”的或有資產方式處理,因此企業用這部分資產來進行信用創造,還是債務償付,就非央行所能控制。
唯有政府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減稅降費等積極財政政策支持,及通過改革理順要素市場與商品市場的價格傳導,降低非市場性的PPI與CPI剪刀差等,進而降低經濟社會運行成本,提高中長期的投資邊際收益率,央行通過上繳結存利潤的嘗試,才有可能成為市場主體信用創造的杠桿支點; 否則,企業通過留抵退稅直接拿到的資產,將會成為其償付債務的資金,加速信用緊縮。
央行上繳結存利潤,旨在改善市場主體流動性的同時,防止大水漫灌,可以防止流動性無序涌入樓市制造泡沫。畢竟,目前高房價、地價是導致經濟社會運行成本高企、壓低投資邊際收益率和壓抑市場信用創造的主因之一。
為此,當務之急是要避免流動性無序涌入房地產市場,防止一些部門繼續以制造資產泡沫方式營造GDP增長幻覺,惡化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等三重壓力。
總之,央行通過上繳結存利潤,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影響市場流動性,在留抵退稅的發放渠道配合下,讓資金直達市場主體,將企業或有資產無成本變現,將充分改善企業流動性狀況,助力我國經濟穩增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