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上海報告新增新冠本土死亡病例7例,其中60歲以下2人,70歲以上5人,均為合并基礎疾病患者,其中有2人接種過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余未接種。
近三日,上海持續報告新冠死亡病例,累計死亡人數已達17人,其中大部分為高齡基礎疾病患者。截至目前,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的重型患者人數達到52例。
高齡患者發病急性期應及時治療
上海已經強調要加強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堅持分類收治,降低重癥率、死亡率,全力以赴搶救生命。要加大救治床位籌措力度,確保重癥、危重癥和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并加強定點醫院醫療力量配置,統籌調度全市各類型醫院醫療資源。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已有包括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瑞金北院、華山北院、老年醫學中心、上海六院臨港院區、上海四院、上海公利醫院、瑞金盧灣分院、閘北區中心醫院等新冠定點醫院,在治療新冠肺炎的同時,對基礎性疾病開展多學科治療。
“要控制新冠的病死率,就要保證對重癥和危重癥的陽性感染者進行及時的救治。”一位傳染病臨床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高齡老人,有基礎疾病的老人,尤其是發病急性期的,必須要收治到定點醫院。”
“現在的重點應該是將醫療資源集中在對老年人等高危因素群體的救治,擴大這方面的救治能力,醫療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上述傳染病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上海長征醫院急救科主任李文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些老人,尤其是高齡、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在感染新冠后,容易產生并發癥,所以還是建議要及時就醫。”
李文放特別強調,如果老年人感染后出現了非常緊急狀況,一定不能等到轉運,必須要到就近醫院就醫。“作為醫院,無論是哪個醫院,也一定是以生命第一的原則進行救治的,即便是有陽性,也是先急救,后消殺。”李文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李文放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轉運高齡老人時,最好是使用120急救車轉運,這樣可以在轉運前先對老年人的病情有一個評估。“這個評估的步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老年人在進入醫院第一時間得到適當的救治。”他表示。
一位公共衛生專家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對于轉運高齡老人的一個重要原則是不能讓病情加重,而且要特別注意原發病,比如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這類基礎疾病。“我們建議高齡老人最好是要轉運至定點醫院或者有醫療條件的方艙醫院。”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加強急重癥一體化救治
針對如何提升患者的救治率,李文放表示,很重要的一點是要加強急診和重癥救治的一體化,這樣才能最有效地提升危重患者的救治率,包括提升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
李文放在武漢疫情期間作為海軍軍醫大學援鄂醫療隊長征醫院黨支部書記,在急重癥救治方面發揮了帶頭作用。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武漢疫情以來,國家大力提倡建設ICU重癥監護室,但在很多醫院急診和ICU還是分開的,這對于危重病人的搶救很不利。”
李文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每個醫院的ICU都有專門應對傳染病的負壓病房,疑似陽性或者陽性患者可以在負壓病房進行搶救。
南開大學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教授黃森忠近期關注上海危重癥患者住院床位壓力測試。黃森忠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一個危重癥的新冠患者可能就會占掉一間ICU的資源,這也給危重癥的救治帶來一定的壓力。”
支援武漢疫情回滬后,李文放就提出要在急診室外的空曠地方建一個“急救方艙”,以應對院內可能出現的陽性急救患者,在及時對陽性患者進行搶救的同時,也避免了對其他醫院區域的污染。
今年2月至4月疫情期間,長征醫院急診始終沒有關閉過,急診就醫量在上海醫院中排名居前。
針對目前定點醫院床位緊張,一些高齡患者在集中隔離點等待較長時間的狀況,有醫療系統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也是最近我們一直在考慮的事情,隨著近期每個區都在設立新冠定點醫院,形勢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緩解;而且原本上海在閔行、嘉定、寶山、松江這些區域有很多康復醫院,都是非公立的醫院,這些康復醫院收治的也都是以過了疾病急性期的失能或半失能高齡老人為主,如果這些醫院利用起來,也可以緩解一定的醫療資源。”
另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部分方艙醫院正在加強醫療設備的配置,目標是改建為“亞定點醫院”,可以收治一些具有基礎疾病的患者。知情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一些基礎疾病的患者也需要收治到方艙醫院,未來收治標準要進一步嚴格,并且應有安全完備的轉運機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