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海浦東和浦西地區陸續進入封控,城市民生保障體系中的食品供應,也由平時的“農批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電商-家庭”模式,迅速扁平化演變成區域直配模式。各商超和電商平臺的自有配送隊伍和部分快遞企業以及原本非專業配送的志愿者隊伍, 承擔了2500萬人口的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配送任務。
然而,在這種快速轉換中,也出現了不少阻礙配送流暢的挑戰,對于在此期間配送體系和配送人員應該如何管理,配送軟硬件如何建設等,中國商業聯合會商貿物流分會副會長陶鈞提出了六點建議。
1. 即刻啟動組建城市配送后備體系,緊急摸排專業物流服務商、商超配送商、快遞企業等社會力量的配送資源狀況,按其資源狀況,參照對口支援模式,繪制“企業-社區”配對地圖,對口負責,落實到社區、落實到企業、落實到團隊、落實到個人。
2. 依法就地征用社區內經濟型酒店,參照疫情期間入境航班保障人員“四指定、四固定、兩集中”(四指定:指定工作人員、指定服務區域、指定休息區域、指定場內交通車;四固定:作業人員固定、作業場地固定、生產設備固定、休息區域固定;兩集中:相關工作區域集中、相關作業人員集中)模式,配送人員按隔離模式集中分組固定居住,按垂直作業模式分班分組。酒店資源豐富的社區,配送班組分酒店居住;酒店資源匱乏的社區,配送班組同酒店分樓層居住,每日一次抗原檢測,互不接觸,減少交叉感染幾率,避免因交叉感染而導致區域性配送團隊全軍覆沒情況的發生。
3. 按行政區劃、人口密度、倉儲資源、空間覆蓋距離等要素臨時設立若干個“區域物資接收供應中心”,統一接收區內存量和增補民生保障物資,評估對口物流企業“WMS”、“TMS”、“OMS”等系統的可用性,借助其合用系統,統一存儲、統一調配、統一管理、統一發放。提高配送保障效率,降低多頭無序造成的物資損耗。【注:WMS指倉儲管理系統,TMS指運輸管理系統,OMS指訂單管理系統】
4. 社區按對口配送服務商IT系統的差異,在志愿者中甄選IT人員,由配送服務商開通臨時終端,授予對應志愿者臨時工號,社區按樓/棟/片劃定家庭小組,各家庭需求由“家庭小組”-“社區物業”-“居委/村委”統一匯總,通過志愿者IT系統工號統一申報至“區域物資供應中心”,提高需求信息流轉效率,既能減少浪費,更能利用現時真實數據,提高供需耦合度,減少全市范圍內物資調配在數量、品類、時效等方面不均衡情況的出現。
5. 參照“各地醫護人員援滬”模式,通過全國性物流、快遞企業(如中國郵政物流、中國物流集團、順豐、京東、四通一達快遞公司等)提前就近準備后備配送資源、組建配送預備隊,備妥軟硬件,齊裝滿員,一旦需要,及時入滬,迅速補位。
6. 按疫情發展和配送保障系統的實際情況,調整現有配送保障系統,指定合格合用的專業第三方接手現有以行政為主導的配送保障系統,專業人做專業事,政府部門由實操人轉變為監督者。期間的企業成本待疫情穩定后按業務量(分撥、分裝、配送等參數)合理補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