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德勤中國發布了中國內地及香港IPO市的2022年第一季度回顧及前景展望報告。
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國資本市場新股融資表現十分強勁:上交所與深交所分列全球融資額排行第一與第三位,港交所新股募資規模出現較大比例下降。
數據顯示,2022年1-3月,有86只新股登陸A股市場,較上年同期為110家有所下滑,但今年的新股募集資金規模未179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83億元增長明顯。
盡管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資額較去年同期減少13%,今年A股有4只新股上榜,包括中國移動(600941.SH)、晶科能源(688223.SH)和翱捷科技-U(688220.SH)、騰遠鈷業(301219.SZ),分別募資519億元、100億元、68億元、55億元。募資資金較多的還有軟通動力、三元生物等,分別募資46.30億元、36.86億元。
分行業來看,一季度的新股主要集中于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醫療及醫藥行業的新股數量有所上升,制造行業比例下降。
港股方面,有15只新股上市融資136億港元,較2021年同期的1328億港元融資額大跌90%,新股數量由32只減少53%,近1只制造業的大型新股金力永磁(06680.HK)募資42億港元。
記者注意到,上年度港股新股市場募資額較高主要系多家互聯網企業登陸上市,包括募資483億港元的快手科技(01024.HK)、募資202億港元的嗶哩嗶哩(09626.HK)以及百度集團(09888.HK)。
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伙人胡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盡管第一季度A股新股市場也承受了部分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事件的影響,令新股數量有所減少,但融資金額增長明顯。我們十分高興目睹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分別成為全球最大和第三大的上市目的地,引領全球新股市場。一家大規模的通信公司回歸A股上市也成為了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第二大新股,另有3只新股也躋身全球十大新股之列,在全球股市十分波動和面對許多不明朗因素的狀況下,這確實屬于非常良好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滬市深市主板與科創板的打新收益率呈現明顯分化。根據報告,滬市主板與深市主板的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報率為35%,而科創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報率僅為4%。
新股首日破發現象逐漸已經成為常態,一季度曾出現8天內7只新股首日破發的情形。據記者統計顯示,按照上市首日收盤計算,有18只新股出現首日破發。
翱捷科技的投資者中一簽首日虧損約2.78萬元。思林杰(688115.SH)、軟通動力(301236.SH)、大族數控(301200)、邁威生物(688062.SH)的首日虧損均超過5000元。
對于全面注冊制,胡科說:“全面實施注冊制至所有內地的市場將有助整體市場進一步擴容,預計更多大型融資規模的新股會于2022年內上市。而來自TMT和醫療及醫藥公司的新股數量亦將會增長,今年第一季度內地資本市場來自這兩個行業的企業數量同比增加。”
IPO審核情況方面,2022年第一季度,120只新股上會(包括科創板34只,創業板46只,北交所13只),其中108只已審核通過(包括科創板34 只,創業板40只,北交所12只),8只上會未通過(包括創業板6只),2只取消審核,2只暫緩表決(包括北交所1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