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連三的年報難產事件,再次挫傷市場對地產股的信心。
3月29日,地產股迎來一波大跌,其中融創中國跌幅超20%,截至發稿股價報3.89港元,總市值僅剩211.96億港元。此前一晚,融創剛剛宣布,截至3月底,連未經審核的2021年業績也發不出來了,這讓投資者大跌眼鏡。
短短一個月,融創從聲稱可按時償債,走到了債務展期、年報延發的地步,連股票也將于4月1日起停牌。艱難前行大半年的房企,再次迎來一輪信任危機。
在此之前,中國恒大、世茂集團等超20家房企及物業平臺,都在火熱的年報季啞然失聲,不能按時向投資者交出答卷。這份名單中,多是在此輪地產調整期,資金較為緊張的房企。
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告訴第一財經,如果已出現違約,年報難出是因企業情況在急速變化,不斷有資產被查封、不斷有訴訟,這種影響此起彼伏,很難找到一個準確靜止的時間出具報告,甚至有企業百億資金“不翼而飛”,是否有欺詐行為需進一步調查。
對投資者來說,風險如影隨形。黃立沖表示,如果房企到4月30日都不能出審計報告,股票要持續停牌,直到報告出來為止。若僅因財務報表而停牌,那么復牌較快,如果是債務違約疊加財務報表延期,那么可能耗時2~3年或永久停牌。
推遲的年報
港股年報季,有房企已經發布上年業績,有的卻申請延期交卷。
3月29日,當代置業發布公告稱,由于集團出現流動性問題以致人員變動,以及受疫情影響,集團財務報表擬備工作、審計師審核工作的進度均受到較大影響。公司將不能于2022年3月31日或之前,刊發2021年年度業績。此外,公司將申請股份自4月1日上午9時起于聯交所暫停買賣,直至經審核的年度業績公告為止。
與當代置業同樣年報難發、準備停牌的企業,還有融創中國。3月28日晚間,融創方面公告稱,將不會于月底刊發2021年未經審核業績,董事會延期舉行,公司股份將于4月1日起暫停買賣。
融創給出的理由是,考慮到尚未完成的部分財務報表編制工作的工作量及所需時間;因國際評級機構下調公司評級,引起有關境外貸款的問題,正與相關債權人溝通解決方案;境內公開債展期等事項,對財務報表影響的不確定性。
放眼全行業,目前預計延期發布年報的房企及物業公司,已經超過20家,包括新力控股、融信中國、融信服務、世茂集團、世茂服務、中國恒大、恒大物業、景業名邦、佳兆業、明發集團、寶龍地產、寶龍商業、三盛控股等。
新冠肺炎疫情,是導致多家企業無法按期出業績報表的主因之一。比如世茂稱,業績延遲刊發主要因審計程序受到影響,集團若干管理層及雇員在最新一波疫情中被安排接受檢疫隔離。
“2月和3月,不少地區受新冠疫情影響,很多香港公司都家庭辦公,包括會計師事務所,這本身也導致工作效率大減,同時上市公司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也會大減,可能導致在會計年度到期還未能出具報告。”黃立沖稱。
按港交所規定,發行人必須在有關會計年度結束后3個月內刊登有關業績,且須以與核數師協議同意的財務報表為基準。不過,受疫情影響,港交所2020年便宣布,允許上市公司發布未與核數師議定的業績,以符合3月底發布業績的規定并繼續交易。
黃立沖表示,延遲出年報后,如果房企能出管理層報告,那么還有一個月的“寬限期”。如果管理層報告也出不來,那么4月1日公司股份就要停止交易。“接下來的4月1日和5月1日,可能是香港證券史上最多公司停牌的年份之一。”
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告訴第一財經,除了疫情因素影響,房企財報延期發布,更多與業績不理想有關,大部分房企不僅未完成2021年銷售目標,還面臨著“三道紅線”進一步惡化、企業虧損、資金鏈緊、債務到期等一系列問題。
“此前,企業會通過財務手段來優化報表,但如果報表數據很好看、而即期債務兌現不了,將直接影響企業信用;如果報表數據比較難看,可能會加劇債務壓力,債權人可能會要求提前償債,對后續融資都有比較大的影響。”宋紅衛認為。
審計師更換隱情
除了疫情、債務等因素影響,房企年報延發背后,是隱秘的審計師風波。
在港股資本市場,審計師也被稱為核數師,普華永道、安永等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都是許多房企多年的“合作伙伴”。這些機構負責對房企的年度財務數據進行審核,并出具核數報告,港交所會根據核數師無保留意見的報告,判定公司的財務狀況。
但是,從今年年初至今,房企頻繁出現審計師更換事件,普華永道更是接連與數家房企“分手”,包括融信中國、寶龍地產、世茂集團等。
從公開聲明中可見,審計師對房企的審計工作正普遍從嚴。譬如,融信對投資者稱,因行業不景氣,同業陸續出現債務償付問題,這導致原核數師在今年的審計計劃制定、審計程序執行、會計估計和判斷等方面上更加謹慎。
寶龍地產也表示,本公司原核數師對今年的審計程序執行、會計估計和判斷上異常嚴格審慎,令審計程序及審計工作量更加繁復龐雜,再加上疫情影響,審計進度大幅落后,原核數師表明預計無法按時岀具審計報告。
普華永道則曾數次因房企財務審計問題出現“風波”。恒大爆雷事件發生后,與恒大合作十余年的普華永道受到質疑,香港財務匯報局表示,普華永道在2020年報的審計意見中,只發表了無保留意見,并沒有提及持續經營的重大不確定性。
受此事件影響,包括普華永道在內的多家會計師事務所,在審核房企財務數據時,變得更為謹慎。甚至有市場消息稱,普華永道正計劃逐步退出中資內房企業的審計業務。
黃立沖認為,一個產業或公司從資金吃緊到財務違約,都會經歷過許多持續抵抗的過程,這個過程就容易出現上市公司過度包裝財務報表、隱藏或有負債、隱藏潛在訴訟等情況,因此在審計過程中,可能與審計師產生沖突導致報表難產。
此外,當一個產業風險越來越高,會計師為規避風險,可能會辭職、加價、或履行更多的審計程序。如果企業出現爆雷或即將爆雷,一方面企業財務數據會特別亂,會計師還可能收不到審計費用、后續被債權人告,這種項目得不償失,所以會辭職。
值得注意的是,對那些選擇延期發業績、換審計師的房企來說,一系列負面效應已經發生。
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高級副總裁曾啟賢稱,融信、世茂、融創等房企延遲發布經審計財務業績,這將產生負面信用影響,加深市場對其公司治理、財務管理、財務規劃、透明度、財務和流動性狀況薄弱的擔憂,并可能會令其不暢的融資渠道進一步受限。
標普也曾表示,最近幾家開發商的審計師相繼辭任,說明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透明度仍然是一個問題。如果企業遲遲不能發布財報、導致股票長期停牌,可能會打擊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進而加劇企業的融資困難,壓縮其流動性空間。
近日,標普已將寶龍地產的長期主體信用評級從“BB-”下調至“B+”,展望負面。標普認為,推遲發布經審計財報、臨時更換審計師,表明寶龍地產的財務透明度和公司治理水平下降。
標普還稱,如果寶龍地產在2022年4月底之前,未能發布經審計的財報,包括美元優先債券和境外銀團貸款在內的部分借款,可能會被要求加速還款。此外,還會削弱資本市場對該公司的信心,以及該公司境內外債務的再融資前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