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中國人的審美時,有個詞經常被提及:東方美學。在公共語境中,這是一個似乎人人都能意會幾分卻又很難具體概括描摹的概念。
若說內核,審美是感性活動的一部分,感性又是普遍人性之一,而人性能從感性自然通向美學。中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以美育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可能是中國人對審美訓練最早的方法論。
上古以降,及至進入開放融合、技術飛躍、經濟蓬勃的新世紀,新一代的審美追求看上去有了全新姿態,但若深究其變遷路徑,“中國”這個限定語之下,歷史、文化、傳統的確為這條美的探索之路賦予了太多內涵。
美,雖是一種抽象概念,但深植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以真以善豐富著人的內心,也讓世界為之所動。第一財經攜手致力于“創造美”的歐萊雅,以10個有趣的問題作為導引,展開對中國審美歷史變遷的探求,針對它們尋找why和how的過程,同時也是發現美的過程。
1.美,作為漢字,如何演變而來?
漢語里,有很多以“羊”為偏旁的字,比如善、義(義)、鮮、羞等,以及“美”。這些漢字最早都可以追溯到羊肉這種美食。飽餐一頓之后會生出由衷的贊美,所以這些詞都是明顯的褒義詞。比如鮮指的是鮮美;羞(“饈”)指美食;善字最初有一個意思是“膳食”,指好吃的肉食;“義”則可以理解為人人有羊吃便是正義……而羊當中最大最好吃的,便是“美”,“羊大則肥美”。
在“民以食為天”的古代,多數美好的事物都來源于食物。古人把他們養殖的主要動物概括為“六牲”:馬、牛、羊、雞、狗、豬。其中馬是軍事和交通資源,牛是農耕資源,都不可輕易宰殺,雞、狗體形太小不夠規格,可供大快朵頤的只剩豬和羊。和豬相比,羊更多的用于祭祀祖先,因而地位也更高。能吃到羊,是一件稀罕而幸福的事情。
時至今日,“美”的含義已經非常豐富,但除了離不開感官上的愉悅這個基本點之外,美更代表了一種內在和外在的積極感受。
2.紅色為什么會成為中國人最愛的顏色?
在漢字中,最早用來形容大紅色的是“赤”,甲骨文中這個字的上部是“大”,下部則是“火”。當火燒得很旺盛的時候,就是“赤”色。穴居時代,夜晚圍坐在篝火邊,赤紅的火焰既帶來溫暖,也有辟邪驅魔之意。
春秋時期,孔子講過一句話,“惡紫之奪朱也”,他厭惡妖艷的紫色掩蓋掉中正的赤紅。隨著漢代“獨尊儒術”,大紅色被視為官方的“正色”,代表權威與正義,從此有了倫理色彩。
也是在漢代,陰陽五行學說有了大發展,五行(金木水火土)、五方(東西南北中)、五色(青赤白黑黃)之間形成了對應關系。唐、宋、明三代都從五方色中選擇赤色為當朝色尚,這種近千年的積累讓正紅色沉淀為中國的代表色。
3.所謂魏晉風度,有哪幾個關鍵詞?
魏晉時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男子風流傳出許多佳話的朝代。魏晉名士,形容的就是這個群體;魏晉風度,主要所指就是這個群體的風范。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集中體現,他們任性、瀟灑,用今天的流行語來說,還有點凡爾賽。
魏晉時期最流行的是玄學而非儒學。和崇尚禮節的儒學不同,玄學的根本是道家思想,講究追隨自然和本心,這就使得魏晉名士的許多行為看上去有些任性。
任性的另一面是瀟灑,什么條條框框都不在乎。當然,名士們腰桿這么硬,基本都是有后臺的。有句話說“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魏晉名士們大多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飲酒、煉丹、下棋、作詩、彈琴,再到處旅旅游,屬于高級躺平。
因此,魏晉時期的“美”可以有兩種理解,既是指追逐隨性、灑脫的審美風尚,同時也指飲酒彈琴、吟詩作賦的雅趣不失為一件美事。
魏晉這一男子之美蔚然成風的時代恰恰也說明了,自古以來,美都不僅僅限于女性,“美男子”也是風尚。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當下男性美妝產業可以取得快速發展了,男性群體對于美的追求亦是美妝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4.1300年前,盛唐時期的潮流妝容吹什么風?
唐代是中國歷史上繁榮富裕的朝代,經濟發達,文化融合,審美也相當多元。就女子妝飾而言,唐代出現了一個小高峰。
濃艷的紅妝是當時面妝的主流,但會因涂抹方法不同而效果各異。比如酒暈妝最為濃艷,桃花妝色淺而艷如桃花,飛霞妝則講究白里透紅;此外還有胡妝、啼妝、淚妝、血暈妝等,超級豐富。
唐代還是中國歷史上眉式最豐富的時期之一,長眉、短眉、蛾眉、闊眉都有流行,玄宗時期的《十眉圖》記載了當時流行的鴛鴦眉、小山眉、五岳眉、三峰眉等十種眉式,僅是其中一部分。
唐代女性妝容還有極具特色的一點,是面飾。比如相關影視作品中常見的“花鈿”便是其中一種,位于額頭處,此外還有斜紅(太陽穴處)、面靨(酒窩處)等。
所以,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唐朝有社交網絡,美妝KOL這個群體肯定會非常細分。
5.1920年代政府就號召婦女解放胸部?
的確就發生在1920年代,而且是全國范圍內,其中最激進的是廣東省,省政府在1927年通過了一個名為《禁止婦女束胸的提案》,禁止全省女子束胸,否則甚至要罰款。
從北京、上海、武漢到廣州,由學界、文化界、媒體以及政府發起和推動的這股解放婦女胸部的運動,被稱為“天乳運動”。
這里有個前情提要:民國初期流行一種束胸、刻意保持平胸的社會風氣,尤其在城市女學堂最為流行。有的地區出現了專門用以裹胸的“小半臂”的背心,已經走上了極端。
天乳運動后,隨著社會思潮變化,到民國中后期,女性的衣著得以大解放,女性漸漸不再束胸,而且公開穿短袖、短裙、旗袍,甚至泳衣、乳罩。1930年代紅極一時的影星阮玲玉,或許是第一個身體力行穿“義乳”的公眾人物。
這場運動不但為女性帶來了身體上的解放,也隨之推動內衣的普及和觀念的轉變,男女平等的思想得以更廣泛傳播。
6.1970年代中國人結婚必備“三大件”,本質是什么?
1970年代,中國的年輕人結婚,潮流之一是要配備“三大件”,即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而且還有講究,要鳳凰牌自行車、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縫紉機——它們都產自上海。
所以,也可以這么理解,“上海制造”曾經是中國一代人消費和審美的標準。如果說中國有所謂代購的歷史,可能最早便是這一時期興起的“滬淘”,全國人民都愿意從上海買消費品,連水果糖好像都是從上海買的更美味。
上海的確一直是中國最時髦的城市之一。上海開埠早,從1930年代起,這里的百貨公司和工廠就居全國首位,東西方潮流在這里融合,同時輕工業基礎扎實,制造的消費品從設計到質量都領先全國,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中國人仍會在有限的條件下保持一些對生活和美的追求,“上海制造”便是體現之一。
隨著時代的變化,“三大件”也悄然變化。現在,燙頭、做指甲和種睫毛成為了很多女性在逢年過節必少不的新時代的“三大件”。從傳統“三大件”到新時代“三大件”,折射出了人們生活的變遷,1970年代的消費更多是物質生活的滿足,而新時代的消費者更加追求個性化需求,擁有更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從各式各樣不斷迭代的指甲、發型和睫毛款式便能可窺見一二。
7.1980年代,“羽西頭”為何會流行?
“羽西頭”,類似中國早前流行的“童花頭”,長度至脖頸,發型蓬松,額前覆蓋厚重劉海,形式感突出。
1986年2月23日,中央電視臺每周日的《世界各地》開播,這檔由美籍華人靳羽西主持的系列節目,成為中國人當時為數不多的了解世界的窗口,中國觀眾由此領略到異國的文化、習俗和風貌。
靳羽西視野開闊、自信樂觀/時髦前衛、黑發紅唇的女性形象深入人心。1992年,靳羽西創立同名美妝品牌“羽西”,羽西口紅成為很多現代中國女性的第一支口紅。中國的美妝產業和消費開始萌芽,蓬勃生長。1997年,全球最大的美妝集團歐萊雅以“讓每個中國女性擁有一支口紅”為夢想進入中國市場,并于2004年將羽西納入集團旗下。
歐萊雅重視以科技助力美妝行業發展,推動羽西將靈芝、蟲草等漢方納入護膚配方,在新世紀承接了對中國人關于美的啟蒙和教育功能。25年來,歐萊雅中國的發展歷程,其實也是中國人追求美的路徑。從一支口紅開始,中國消費者在體驗美妝新風尚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對美的認知。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化妝品消費市場,中國人對美不斷增加的渴望讓這個市場持續煥發著生機與活力。可以說,羽西這樣的本土品牌與歐萊雅這樣的外資美妝集團,共同拉開了中國女性審美和美妝消費的序幕。
8.為什么整容臉最后看起來都差不多?
因為基本都是按差不多的標準整的,比如開眼角、割眼皮、墊高山根、削頜骨、填充太陽穴和額頭,下巴……等等,然后經差不多水平的整容師之手,最后自然會變成差不多的樣子。
整容臉成為一種社會議題之后,整容界又開始流行“美商”一說,專用來形容整容思路。所謂美商高,其中一個條件便是要能避開整容臉。而之所以會出現那么多看起來差不多的整容臉,仍是一個時期內審美潮流的體現,大眼、小臉、立體、緊繃、幼態……當這些關鍵詞被認為是面孔的審美主流,一鍵便可生成。
但審美這件事,妙就妙在它有自我糾錯和升級功能。如果“整容臉”已經成為問題,也意味著它會被解決,新的臉會取代它,而新的潮流的要義,其中之一便是,不要看起來都差不多,要各美其美。
9.虛擬偶像是怎么火起來的?
2021年又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同時火起來的還有相關概念,比如虛擬偶像、虛擬辦公、NFT......
近幾年在中國,虛擬人物、虛擬偶像、虛擬IP也越來越多。無論是登上春晚舞臺的洛天依,還是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沖上熱搜的央視AI手語主播,數字人儼然有不輸真人偶像熱度的趨勢。初代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已經用她超過6億的粉絲體量證明了她的統治力。
一個重要原因是當然離不開技術的發展。近兩年,依托建模、驅動、渲染技術的成熟,虛擬數字人行業已經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可以批量、快速地制造出數字人。另一方面,虛擬人的興起也代表媒介方式的革新,新時代的傳播方式更強調圖像和視覺效果的呈現,連人物也是如此。
這些日益優化的視覺、聽覺體驗背后所蘊含的,是科技美學時代的來臨。
在這股技術的浪潮中,美妝科技應運而生,并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從動態虛擬試妝應用,到可為消費者“打印”出上千種個性化唇色的“口紅打印機”,科技正悄然改變著我們的美妝體驗。元宇宙時代的來臨,將為這一切打開更多可能。不妨設想一下,一覺醒來,虛擬助手將為你根據天氣推薦護膚產品,打開智能美妝儀,1分鐘便可收獲個性妝容,身上的香水會隨著場合變換氣味……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曾經只存在于科幻電影里的奇思妙想將紛紛走進現實,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10.影響全球的環保浪潮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審美?
變化已經在發生。最近兩年,“可持續”“綠色”幾乎出現在所有的消費趨勢報告中,而消費正是審美的結果之一。追求可持續、生物多樣性等理念會影響生產、設計的各個環節,當秉持這一理念的產品成為主流,大眾會建立一個全新的審美體系,會要求美首先建立在某個可持續發展的標準之上。同時,可持續發展理念會重塑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重新審視個體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因為匆匆創造的東西,多半會匆匆消亡;而代價最低廉的東西,終究將成為最昂貴的東西。
如今,可持續的理念已經滲透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現代城市發展與自然生態保護互促共進,小到一瓶化妝品的綠色化學成分、循環包裝盒、生物降解性配方……社會各主體都在積極地向“3060雙碳”目標邁進,為這顆綠色星球的美好明天共同努力著。
康德說:美是一種無利害的自由的愉悅。如果當所有人都意識到可持續才可愉悅,那么只有符合這一標準的才可能是美的。
何為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大眾審美變遷,是所有人共同見證和參與的歷程,它涵蓋政治、歷史、經濟、文化和社會的變遷,既涉宏大,又見日常。
美是目的,美也是過程,美更是力量。
第一財經聯合歐萊雅中國,邀你開啟這趟美的探尋,發現美如何讓世界為之所動。《中國美之變遷白皮書》,2022年11月即將隆重發布,敬請期待。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