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財政部公布了今年前兩個月全國財政收支情況,“真金白銀”的財政收支數據背后折射經濟社會運行情況。總體來看,與經濟關聯密切的稅收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反映經濟持續復蘇。不過房地產、土地相關收入比較低迷。而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增速,支出進度較快,體現了積極財政政策發力,支持經濟平穩運行。
收入“全掃描”
財政部數據顯示,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203億元,同比增長10.5%。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較高增速,一方面反映了經濟穩步增長帶動收入增長直接相關,另一方面也跟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仍處高位,推高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漲幅。此外部分去年緩稅收入今年初入庫等因素也帶動財政收入增長。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細分為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且以稅收收入為主,稅收收入也被稱為經濟的“晴雨表”。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稅收收入首次突破4萬億元(40812億元),同比增長10.1%。
部分房地產和土地相關收入比較低迷,出現下滑。
1~2月前兩大稅種國內增值稅(6.1%)和企業所得稅(5.4%)收入增速,低于上述全國稅收平均增速。其中企業所得稅中,房地產、建筑業所得稅同比下降。
在前兩個月土地和房地產相關稅收中,兩大主要稅種契稅和土地增值稅出現下滑。不過房產稅、耕地占用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保持較快增長。
從地方政府來說,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之外,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財政收入重要來源,而這又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主。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7922億元,同比下降29.5%。
這主要受去年下半年樓市調控和房企資金緊張購地意愿下降等影響,土地收入大幅下滑。由于土地收入入庫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去年下半年的收入下滑會在今年前期一段時間內得以體現。
根據財政部數據,今年前兩個月個人所得稅(46.8%)、進口環節稅收(33.6%)、資源稅(92.2%)非稅收入(13.7%)等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個稅收入保持較快增長,主要是今年春節早于去年,集中發放職工年終獎金分紅應繳的個人所得稅2月入庫較多(去年在3月較多),以及工資薪金增長帶動。一般貿易進口保持較快增長,帶動了進口環節收入快速增長。能源價格上漲使得從價計征的資源稅收入保持高速增長。
同樣受能源資源價格上漲影響,帶動非稅收入中的相關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另外地方盤活閑置資產和部分地方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到部分非稅收入等,也帶動了非稅收入快速上漲。
另外為了支持外貿出口,今年前兩個月出口退稅(3191億元)同比增長40.4%,這體現為財政減收。
支出發力穩經濟
積極財政政策一大關鍵是保持較大支出規模,加快支出進度,從而保障民生,促進投資和消費,提振經濟。今年經濟穩字當頭,財政擔起穩定經濟重任。從前兩個月財政支出數據來看,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并保持較大財政支出規模,促進經濟穩步復蘇。
財政部數據顯示,1~2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227億元,同比增長7%。預算支出進度14.3%,為近五年最高,民生和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從具體民生相關支出科目來看,前兩個月第一大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同比增長4.8%;第二大支出教育支出同比增長9.1%。衛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長4%。
另外,前兩個月基建相關的支出,城鄉社區支出、交通運輸支出、農林水支出等也均保持增長,這也帶動了今年前兩個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較去年明顯反彈,有利于擴大有效投資穩經濟。主要支出科目中,科學技術支出增速最高,這也體現了財政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除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外,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4042億元,同比增長27.9%。
這跟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加快發行進度,支持重大基礎設施等項目有關。
今年前兩個月地方政府發行新增債券額度已達到10776億元,這又以專項債為主,而去年同期地方沒發行過新增債券。專項債資金主要投向交通、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這也帶動基礎設施投資增長。
去年底財政部提前下達了2022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截至2月底,今年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券發行規模8775億元。
隨著近期全國人大已批準2022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6500億元),財政部表示,正抓緊測算分配分地區限額。下一步,財政部將按程序報批后及時下達各地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并繼續研究加強和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政策措施,指導地方做好債券發行使用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推動債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地方債在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妥善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