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內企業來說,面對外部沖突最重要的重點,是如何因應美、歐等西方國家對他國實施的經濟制裁所帶來的風險,由于這些國際制裁會給該國及其貿易伙伴帶來嚴重影響,可能也會影響中國企業的部分國際貿易業務,企業如何在制裁下趨吉避兇,是從事國際貿易必須小心謹慎的。
國際制裁通常會包括將他國銀行列入資產凍結(SDN)、代理行賬戶禁止(CAPTA)、融資禁止(NS-MBS)等名單,中國企業因應這類制裁,應先注意三大風險,首先是財務風險,國內企業特別是在華投資的外商投資企業,常會與國外母公司或跨國客戶發生跨境資金交易,一旦這些跨境資金涉及被制裁人員,只要資金通過制裁發布國,就很可能遭凍結或退回;對出口型企業來說,可能導致難以收回貨款的資金損失;對進口型企業而言,也會面臨匯路不通、無法支付貨款,帶來違約風險。
其次是合規風險,如果企業在開展跨境交易過程中,與被制裁人員發生商業往來,違反制裁法律法規,就可能被處以巨額民事罰款,甚至須承擔刑事責任。近年來,由于違反美國制裁,被迫與美國財政部簽訂巨額和解協議,甚至導致公司高管人員被扣押的案例屢見不鮮。
最后則是連帶制裁風險,如果企業和某些特定國家或被制裁人員開展重大商業往來,嚴重時也可能被牽連,一并列入制裁名單,面臨被國際經濟金融體系除名的風險。
企業要防范制裁風險,有些關鍵動作必須到位:
知己知彼,做好風險評估
其實要管控制裁風險的前提,是先了解風險的敞口是什么。以美國制裁為例,對企業來說,判斷美國制裁風險敞口的關鍵在兩方面,一是企業與美國的關聯程度,包括產品是否原產于美國,跨境經營資金是否主要使用美元計價和結算,企業是否聘任美國高管人員等,也就是說,與美國關聯度越高,必須遵守美國制裁要求的責任就越大,當然違規的后果也就越加嚴重;其次是企業與被制裁人員的往來程度如何,與被制裁人員往來越密切,制裁風險的敞口也就越大。
建立適合企業的制裁風險管理框架
制裁風險管理需付出成本,因此,企業要先了解自身風險敞口,并以此作為基礎建立與風險敞口、經營規模與成本、風險偏好等相匹配的制裁風險管理框架,避免因“過度合規”反而造成制裁風險管理流于形式,具體細節可參考美國財政部海外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發布的《OFAC 合規承諾框架》。
將制裁風險管理措施嵌入公司經營活動全流程
制裁風險管理不能夠僅停留在書面和口號上,關鍵還是在于執行,所以企業高級管理層必須將制裁合規要求,嵌入企業經營活動的全流程中。
舉例來說,嚴格的訂單管理便是降低制裁風險最根本的手段,從簽訂訂單的前、中、后各個環節,到對訂單交易對手、交易對手所在國、貨運代理公司、運輸公司甚至承運船舶等,都必須做好全方位的制裁與制裁名單篩查,確保交易各方都不涉及被制裁的國家、地區或人員。
另外,做好產品評估工作也很重要,企業要先識別公司產品與制裁實施國家的關聯程度,包括原產地、原材料、關鍵技術等,避免將來源于制裁實施國家的貨物出口到被制裁國家。
最后是企業關于合同等法律文本的設計與安排,也是管控制裁風險的主要工作。企業要想辦法在簽訂的合同、協議文本中落實制裁合規條款,明確交易雙方權利、義務等細節,尤其要加入涉及制裁因素的合同中止權,才能避免自身的法律風險。
在錯綜復雜的國際關系與地緣政治中,制裁已成為國與國間解決政治、外交、經濟爭端越來越重要的工具,甚至成為另一種看不見的武器,在這種形勢下,在華外商投資企業須正視經濟制裁可能給自身經營帶來的風險,提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
(本文作者王凡系上海富拉凱會計師事務所法律顧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