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乃至全球范圍的通脹將給亞洲地區帶來何種壓力?
亞洲開發銀行經濟學家庫雷希(Irfan Qureshi)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其實并不直接影響亞洲經濟,高通脹促使美聯儲做了什么,才是影響該地區的主要問題。
庫雷希解釋稱,有幾個因素促使亞洲地區保持溫和的通貨膨脹。首先,許多亞洲經濟體的經濟復蘇仍未完成,就業率仍低于新冠疫情之前的水平。這使得工資壓力不大;其次,美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與供應瓶頸的斗爭推高了商品價格,但這在亞洲看起來卻不是什么問題。
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師湯繼成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則表示,美國加息將提高該國及世界各地的融資成本,使美國本土和各國對亞洲出口產品的需求逐漸緩和。故此,這可能會削弱亞洲地區的私人投資和消費活動,尤其是以出口為主導的小型經濟體,如新加坡和韓國。
亞洲能否躲過通脹風暴
根據各國政府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了7.9%,為40年來最快增速;歐元區2平均通脹則同比上漲5.8%,德國上升至5.1%,意大利為5.7%,西班牙為7.4%。而在亞洲,日本為0.5%,東盟國家今年1月的平均通脹率為2.9%。另據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2月份,全國居民CPI同比上漲0.9%,漲幅與上月相同。
當然,亞洲也有國家承受不小的通脹壓力,新加坡2月的CPI為4%,而I從去年9月為2.5%,韓國在半年前的通脹率為2.4%,2月則為同比上漲3.7%。
區域監測組織“東盟+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在回復第一財經記者提問時表示,大多數東盟經濟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都仍處于商業周期的早期階段,增長低于趨勢,產出缺口仍為負值,但缺口正在縮小。該地區的勞動力市場狀況印證了經濟還未從疫情中完全恢復。與西方國家相比,供應鏈瓶頸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在該地區并不嚴重。
此外,庫雷希說,當一些國家為小麥和玉米等食品價格的大幅上漲而掙扎時,一些亞洲經濟體中主要食品的價格卻下降了,比如大米和豬肉。AMRO也稱,一些國家(如馬來西亞)對基本消費品(如汽油、食用油和面粉)存在價格上限和補貼,這種機制有助于減輕價格上漲的壓力。
庫雷希預計,隨著各經濟體復蘇,考慮到能源價格的上漲,今年本地區的通脹率將上升,但通脹壓力的大小和原因則各有不同。
他舉例稱,在韓國,2020年的經濟增長仍然是正數,2021年有所上升,產出缺口近乎為零,失業率僅為3.6%。因此,韓國央行已經三次提高政策利率,以抵御通脹壓力。在印度,經濟還沒有達到滿負荷運轉,但價格被能源價格和食品(包括原油和豆類)推高。而由于旅游業復蘇緩慢,泰國這樣的經濟體復蘇仍未完成,最近泰國的通脹率上升反而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
“通貨膨脹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石油價格與一年前相比大幅上升,對運輸價格產生了連鎖反應。”AMRO認為,“特定國家的事態,如泰國豬流感導致的豬肉價格一次性上漲,也是導致原材料食品價格回升的原因之一。”
美聯儲加息的外溢效應
庫雷希說,如果美國利率的大幅上升超過預期,將對亞洲地區的投資和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全球金融條件將惡化,各國國內金融條件也將惡化,特別是如果各中央銀行也進行緊縮,“這些將共同抑制投資,也會對美國和其他地方的經濟活動產生負面影響,并因此對貿易產生影響”。
“隨著美國利率上升以應對通脹高企,我們預計亞洲的出口、私人投資及私人消費的增長將放緩。”湯繼成說,“除了投資和貿易,歷史經驗表明,美國貨幣政策的收緊期,特別是比預期更猛烈的時候,可能會導致更高的金融波動、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本地區大多數經濟體的基本面都很好,有能力應對這些負面的溢出效應,但少數宏觀經濟脆弱程度較高的經濟體將面臨挑戰。”
AMRO則表示,如果美國今年的加息幅度超過預期,很可能是由于通脹率高于預期,美聯儲需要抑制通脹壓力。這反過來將引發市場投資組合的重新平衡,新興市場可能出現拋售和資本外流,這可能對區域匯率造成壓力。美國利率上升也可能抑制美國的需求,這反過來會削弱“東盟+中日韓”地區的出口。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