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傳入中國以來,中國養豬業所受影響甚大。這期間,豬價一度猶如過山車。
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近日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表示,豬周期本質上受供需關系影響,是客觀存在的,背后是行業利潤率的變化,是一種經濟行為,需要深刻理解、尊重和敬畏,而非否定、漠視和恐懼。
1907年即在肯尼亞出現過的非洲豬瘟疫情,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迄今全球尚未研發出有效的非洲豬瘟疫苗。事實上,全球養豬業采取的都是與非洲豬瘟共存的應對策略。
在付出慘痛代價后,國內養豬業還是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控方法,比如樓房養豬。早前,國內豬企有過類似嘗試。隨著2019年12月,國家層面的通知明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筑”,針對國內養殖用地緊缺、生物防控任務艱巨、智能化和綠色養殖需求迫切等問題,牧原、溫氏、新希望等頭部豬企,上馬樓房豬舍項目。
秦英林稱,經過最近兩年多的嘗試,行業已經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非洲豬瘟防控方法,積累了防控經驗。樓房豬舍生產效率高、土地使用效率高、智能化應用水平高,對于疾病防治等有一定的優勢。
秦英林認為,在沒有有效疫苗的背景下,提升生物安全水平,仍然是防控非洲豬瘟疫情的有效途徑。
在非洲豬瘟進入中國這五年來,豬周期也經歷了從波峰到波谷的完整過程。秦英林認為,春節過后,正處于消費淡季,生豬價格相對較低。根據市場供需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豬價或略有好轉。不過,目前對于未來豬價做出準確預測為時尚早,還要看下一階段的市場行情。
為應對非洲豬瘟疫情跨地區傳播,從2021年4月1日開始,農業農村部要求,逐步限制活豬調運,豬肉供應鏈由“調豬”向“調肉”轉變。新規施行至今接近1年。
來自政策層面的推動,正在重塑著養豬業。秦英林稱,從“調豬”向“調肉”轉變,是國家全面實施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限制活豬跨大區、長距離調運所推出的有效舉措。這會加快屠宰行業向“集中屠宰、品牌經營、冷鏈運輸、冷鮮上市”轉型,屠宰廠布局也將從“銷區”面向“產區”布局,形成“生產端取代市場端、資源主導產業經濟布局”的新格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