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尤其是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降低引人關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生育意愿持續走低,育齡婦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2017年為1.76個,2019年為1.73個,2021年降到1.64個。
那么,如何提升年輕人尤其是育齡婦女的意愿?
減輕育兒經濟壓力
獵聘日前發布的《2022全國職場女性發展洞察報告》顯示,當問及不愿生孩子的職場女性在什么條件下愿意生育時,全國女性職場人的首選答案是“政策或制度方面有相關的補貼或福利,減少育兒的經濟壓力”,得票率為46.08%;排名第二、第三的條件是“有足夠的錢和愛保證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提供性別平等的就業機會和休假制度,讓用人方放心雇傭女性”,得票率為39.87%、36.6%。
報告認為,養育小孩會對女性的事業發展、生活狀態、精力分配等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要提高職場女性的生育意愿,還需要家庭、組織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協作和努力,從而緩解女性的生育顧慮。
另外,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論及生育愿望不強烈的原因,男性和女性普遍感到是經濟負擔的壓力,64.5%的女性和67.9%的男性有此顧慮,在所有選項中占比最高。也有32.2%的女性害怕失去自由和自我空間,高于上一年的26.8%。這表明,追求自由和自我實現對女性來說越來越重要。
可見,減輕育兒經濟壓力是提升女性生育意愿的一大關鍵。人口專家、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院長董玉整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必須承認并努力化解經濟負擔的壓力。年輕人應對婚育的經濟能力,大致包括自己的直接收入、自己所在家庭的經濟能力。“現在的現實情況是,不少人應對婚嫁、生育、養育、教育的綜合成本以及住房和日常生活等經濟開支的需求,大于自己的實際經濟能力。于是感到難以承受,感到是沉重的壓力。”
董玉整認為,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政策設計上就要努力做到婚嫁、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從各項政策的協調性、一致性、共同發力的角度,盡快構建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制定出一系列稅收減免、生育階梯式補貼、各種收費減免、各種優惠獎勵、生育保險、醫療保險等積極生育支持政策,真正讓年輕人能夠生得起、養得起。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黃細花建議,應該發放育兒補貼。她認為,“放開了”仍然“不愿生”,表明政策限制只是“生育堵點”之一,擔心“生得起、養不起”等經濟社會因素才是影響生育的更大“堵點”。最直接的辦法,可考慮發放生育補貼。例如,每個孩子從出生到滿6周歲時,國家財政每月發一定金額的育兒補貼,具體金額可參考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黃細花建議,要加大政策托舉力度。國家財政部、教育部、稅務部門可研究實打實地給予家庭幫助,鼓勵積極生育。其中在托幼方面,可考慮實施入托兒所、幼兒園等費用由家長和政府財政各承擔一半。
創造平等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如何創造平等的就業機會、消除就業市場中的性別歧視也十分關鍵。
今年全國兩會上,多位代表、委員對延長產假可能減損女職工權益提出擔憂。黃細花說,目前各省份新修訂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均延長了產假,但如果延長產假的成本由企業負擔,那么企業為了節省人力資源成本,就會盡量不招聘女職工。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蔣勝男認為,女性產假和男性陪產假之間的天數差異進一步加大,導致男女員工因生育而對工作的影響程度有著更大差異,可能加劇女性因生育遭受的就業歧視,同時不利于提高男性對育兒活動的參與度,進而降低職業女性的生育意愿。
如何在提高女性生育意愿的同時,保護她們的職場權益?這其中,建立生育假成本分擔機制十分關鍵。董玉整對第一財經分析,要使得好的政策產生好的結果,就一定要注意政策的系統性、協調性,千萬不能顧此失彼,導致事與愿違。
董玉整說,要圍繞建立健全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來統籌設計、具體推進。要具體思考幾個問題:
一是誰是假期用工成本分擔的主體?也就是說哪些人哪些單位哪些方面要參與分擔假期用工成本?不能僅僅要企業、用人單位單獨來承擔一個孩子、兩個孩子、三個孩子的假期用工成本。
其次是相關各方分擔假期用工成本的比例是多少?政府、企業、用人單位、社會、家庭、個人等方面,各自應該承擔多少假期用工成本?
三是有哪些手段可用來解決假期用工成本分擔問題?比如稅收、收費減免、獎勵和處罰措施、政策優惠以及實行彈性工作制等等,都可以嘗試探索。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