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化軍工央企改革中,有效盤活和處置存量資產、提升資產運用質量和效益至關重要,但這些年也深刻感受到,軍工央企盤活存量資產,處置非主業、非優勢企業及業務(“兩非”)和低效、無效資產(“兩資”)存在一些問題,提升空間較大。”
作為航空工業集團的黨組書記和董事長,全國政協委員譚瑞松此次兩會帶去的提案,與如何更好的盤活和處置軍工企業的存量資產有關。
譚瑞松指出,在航空工業盤活和處置存量資產的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市場問題,軍工央企調整資產(主要是“兩非”、“兩資”或不良資產)的市場機制尚未建立,供需信息相對封閉;二是能力問題,軍工央企資產盤活與處置的力量普遍不足;三是流動性問題,軍工資產的流動性存在機制性缺陷,造成存量重(無效資產金額大、數量多)、處置難。
“軍工資產市場、能力、資產流動性問題,相互關聯制約,需從行業管理上,從政策、機制上著手解決。解決這些問題將有利于軍工央企釋放更多存量資產的市場價值,優化資產結構,輕裝前進加快邁向世界一流企業。”譚瑞松表示。
因此,譚瑞松建議推動建立資產調整機制。建議在主管機關的統一組織部署下,建立完善軍工央企資產調整機制,建立軍工企業資產調整平臺。“軍工企業資產調整平臺”能夠推動各軍工央企調整資產信息資源與市場資源的開放共享,推動各軍工央企的資產運作能力的協同合作,促進存量盤活,促進資產流動,處置“兩非”“兩資”,實現最優交易。
對于航空工業集團來說,加快通航業務的發展也是未來的重要拓展方向。
目前,通航產業已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十三五”期間,國家各部委針對通航產業發展出臺了相關發展規劃和指導意見,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發展規劃,但通航產業鏈條長、主管部門多、產業專業性強、資源相對分散,產業落地效果不及預期。
“通用航空在農業植保、人工降水、造林護林、航攝航測、海上和陸地石油運輸、航空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正因為運營服務涉及農、林、牧、氣象、測繪、應急救援等多個管理部門和事業單位,航空公共服務資源分散,綜合利用率低。同時,國產通航飛行器占比不足6%,供應鏈國產化配套程度低,自主程度有待提高。”全國政協委員,航空工業科技委副主任、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吳希明指出。
對此,吳希明建議建立跨部門軍、地、航協調機制,統籌推動通航產業發展。比如由地方政府主導,成立航空投資管理平臺公司,由平臺公司整合地區機場資源、油料資源、飛行保障資源等,建設“干—支—通”機場,以干線機場為核心打造臨空經濟區,與周邊支線機場、通航機場形成“干—支—通”綜合機場運輸網絡。
此外,吳希明還建議由地方政府主導,統籌發布地區通航運營公共服務信息,支持采購使用國產民用航空器入駐應急救援基地,提升航空應急救援裝備自主可控和保障能力。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