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是科技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企業創新能力的不斷加強,知識產權融資難、新興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不完善、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機制待健全等實踐難題日益凸顯。
在今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完善知識產權融資和保護體系”這一話題成為諸多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并紛紛提出相關的建議和意見。
打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最后一公里”
研發、融資成本高及資金短缺,是民營科技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繞不開的難題,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創新型企業獲取發展資金的重要途徑之一。
去年9月公布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提出,“積極穩妥發展知識產權金融,健全知識產權質押信息平臺,鼓勵開展各類知識產權混合質押和保險,規范探索知識產權融資模式創新。”
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達到3098億元,融資項目達1.7萬項,惠及企業1.5萬家,同比增長均為42%左右。其中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性貸款惠及企業1.1萬家,占惠企總數的71.8%。
不同于傳統的以動產、不動產作為抵押物融資,知識產權質押是以企業的商標權、專利權和著作權等無形資產作為質押物,經第三方評估機構評估后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融資。
“由于多種因素,知識產權融資面臨‘叫好不叫座’,一些銀行持審慎態度,并未將知識產權作為主要的授信因素,或給傳統的信貸產品‘戴上’知識產權融資的帽子,以應對監管部門的考核。同時,企業在辦理業務時流程漫長,融資額和融資便利度低,綜合融資成本高,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效果打了折扣。”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對第一財經表示。
為助力打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最后一公里”,張天任今年帶來了《關于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融資體系推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建議》,其中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完善知識產權融資的法律法規。建議在現有《物權法》《擔保法》的基礎上,制訂專門的知識產權融資法律,或以司法解釋等方式,在知識產權質押的概念、條件、程序等方面進行規范保障;第二,健全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體系;第三,建立風險分擔和風險補償機制。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就必須化解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
在探索階段,全國示范地區較成熟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的推廣也尤為重要。深圳是首個國家創新型城市和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高新投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樊慶峰的一份建議中提出,希望未來可以繼續加大知識產權證券化“深圳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復制推廣力度,并持續深化各級政府對知識產權證券化的專項政策性支持,讓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惠及更多中小微科技型企業。
除民營科技企業外,民盟中央提交的一份提案中還提出了對其他市場主體的知識產權運作模式單一問題的關切。該份提案稱,其他主體仍以傳統的知識產權轉讓為主,高質量專利池構建及運營、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知識產權運營的開放共享機制等都有待發展。
對此,民盟中央建議完善知識產權運營全鏈條服務體系,具體有四點:
一是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加強區域產業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探索知識產權市場化運作模式;二是培育一批在知識產權交易、許可、評估、投融資、維權、訴訟、商用化等方面能力突出、特色鮮明、商業模式成熟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三是創新知識產權運營資本供給機制,支持以知識產權作價入股、保險、質押融資等多種方式開展運營,開展專利保險試點工作;四是加大知識產權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推動高校知識產權教育發展,支持專業技術經理隊伍建設,建立技術市場協會,搭建對接平臺,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完善司法保護體系
知識產權融資模式的創新關乎企業創新的成本問題,而知識產權的保護則關乎企業創新的安全性。
今年,新興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及中小型科技型企業對商業機密等重要知識產權重視程度不夠、保護能力不足等問題也成一些代表委員的聚焦點。
比如,針對新藥研發領域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董事長李杰在一份建議中提出,目前,我國除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2018年4月發布的《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實施辦法(暫行)(征求意見稿)》外,尚沒有相關配套規章制度出臺,導致該制度在實施過程中缺乏具體標準和細則,影響了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工作的進一步落地。
除了新興行業的知識產權的立法工作待加快外,也有代表委員提出了對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的相關思考。
2021年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三年試點收官之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官網最新統計顯示,3年來,最高法知識產權法庭共受理案件9458件,審判質量效率大幅提高。其中,訴請金額超億元案件增多,反映出科技發展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強烈需求。
基于此,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呼吁,盡快組建國家知識產權法院,實現從“知識產權法庭”到“知識產權法院”的跨越,使之成為隸屬最高人民法院,獨立審理知識產權終審案件的專門法院,以充分保障知識產權審判的專業性和專門性,并提升我國參與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和國際知識產權全球治理領域的主導權。
為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法治化水平,全國政協委員、蘇寧環球集團董事長張桂平還建議,應根據時代條件變化,加快完善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同時建設知識產權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形成高效的國際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和應急機制。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