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多位來自醫藥產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已準備了多份建議,旨在為醫藥行業發展存在的一些痛點獻言獻策。
近年來,伴隨著醫藥審評審批制度的改革,我國醫藥行業的創新熱情被點燃,藥企們相繼投入創新藥的研發當中,但不少企業扎堆在抗腫瘤藥物的研發上,一些臨床急需的藥物鮮有人問津,孤兒藥就是其中一種。在國際上用于罕見病治療的藥物被稱為“孤兒藥”。
全國人大代表、貝達藥業(300558.SZ)董事長丁列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參會,他將提交一份關于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孤兒藥研發的建議。
丁列明表示,當前,孤兒藥短缺已成為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主要是由于孤兒藥研發存在兩大障礙:一是藥物研發成本高,而單一罕見病患者人數少,上市后收益不足以收回研發成本,企業研發意愿不強;二是由于患者人數少,臨床受試者招募困難。孤兒藥的研發單純依靠企業驅動和市場機制很難得到解決,因此,需要從政策層面進一步加大引導和支持,降低藥物研發的困難和費用,增加研發成功率和收益預期。
為此,丁列明提出了幾點建議,一是在國家層面加強對罕見病診治的統籌,以罕見病登記系統的流行病學數據為基礎,擴充并動態調整《罕見病目錄》,建立孤兒藥資格認定程序。
二是建議加大對孤兒藥研發的激勵和支持,可參考美國做法,對獲得兒童用孤兒藥上市許可的藥企獎勵不限制使用的優先審評券,優先審評券不記名、可交易,可用于各類疾病治療藥物的審評,這樣將能大大激發藥企的積極性;在國家科研項目申請上,建議對孤兒藥研發項目給予政策傾斜,并加大對孤兒藥研發項目的科研經費支持,以孤兒藥研發費用的50%,給予企業稅收減免;三是建議授予孤兒藥市場獨占期保護,給予獲批上市的孤兒藥一定期限的市場獨占期,在此期間不批準同一品種相同適應證的上市。
全國人大代表、齊魯制藥集團總裁李燕則表示,我國藥監系統不斷深化藥品監管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科學監管體系,每年申請臨床試驗的新藥數量大幅增長,上市的創新藥數量創歷史新高,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能力不斷增強,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醫藥制造業集中度仍然較低,產品結構升級任務緊迫,創新能力尤其是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高質量創新成果少,仍處于追隨、追趕美國等先進國家的階段。
因此,她建議要進一步優化產學研一體化機制,加速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助力原始創新。
在原始創新上,高校是重點的參與方,不過,我國存在高校原始創新項目與企業合作成功率較低的現實情況。因此,李燕建議強化同創共享的合作理念和機制,同時將成果轉化納入新一輪高校職稱認定評審條件,試點適當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至研究團隊負責人,研究團隊負責人對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意見有發言權、參與權,打破項目合作決定權只在高校成果轉化處的現狀。
去年年底,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的《關于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在提振整個中醫藥行業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表示,中醫藥尤其是中藥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據統計,中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017年開始持續下降,下降幅度超過30%。在醫藥產業中,中藥工業整體所占比重也從29%下降到目前的22%,這其中,直接原因來自于國家醫保支付政策調整及從嚴控制。
“從全局與長遠看,中藥實行集采以及DRG及DIP支付勢在必行,國家醫保局及各地醫保主管部門對中醫藥做了盡可能的調整與支持,但在DRG和DIP的支付條件下,如不能解決充分發揮中成藥治療臨床優勢病種的關鍵瓶頸,中成藥持續面臨從綜合醫院的臨床使用中擠出風險,中成藥臨床治療優勢病種的作用將無從發揮。”耿福能建議,在加強中醫優勢專科建設的同時,要加強中成藥治療優勢病種的研究。同時,開展中醫藥衛生經濟學研究,與目前所開展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形成互補與借鑒。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