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2021年個人所得稅匯算首日,一些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匯算后的退稅金額,有的甚至超過1萬元。當然也有網友曬圖需要補稅。有的網友則是既不退稅也不補稅。“你是要退稅還是補稅”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圖片來自新浪微博網友
越來越多的納稅人將在6月30日之前,辦理2021年個稅匯算。當去年預繳個稅金額大于匯算后實際個稅金額,那就會享受退稅。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如何能充分享受當前個稅優惠政策,享受退稅,或者補稅也可以少補些稅呢?
選對年終獎計稅方式
一些工薪族有年終獎,當辦理2021年個稅匯算時,就面臨獎金計稅方式的選擇:全部并入綜合所得計稅或單獨計稅。
對于多數工薪族來說,選擇單獨計稅方式,可以少交個稅。因為單獨計稅實質上是一項降低年終獎個稅稅率的優惠政策,這項政策本在去年底到期終止,但考慮到降低個人稅負,國家決定再延續至2023年底。因此對于多數人來說,選擇單獨計稅可以少交稅。
但這并不絕對。對于那些一年工資總額明顯少于年終獎的工薪族,選擇綜合所得計稅方式,可能會少交稅。
由于每個人情況千差萬別,到底選擇那種計稅方式對自己更有利,有個簡單方法。即選擇其中一種方式,看看最終應交稅額,不要提交確認,而是返回去選擇另一種計稅方式,看看應交稅額,兩相比較,哪個稅額少,就選擇哪種計稅方式。
確保個稅扣除項目應扣盡扣
少交個稅一大關鍵是應納稅額減少,這就需要納稅人充分享受國家給予的扣除項目,尤其是6項專項附加扣除。這分別涉及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贍養老人。
其中,大病醫療專項附加扣除在去年預繳個稅時是無法享受的,因為只有在去年結束后,才能知道全年支出金額,所以只能在個稅匯算時申報才能享受這一扣除。
當你去年發生的與基本醫保相關的醫藥費用支出,扣除醫保報銷后個人負擔(指醫保目錄范圍內的自付部分)累計超過15000元的部分(不超過8萬元),就可以在今年個稅匯算中據實扣除。
除了大病醫療外,如果你去年預繳個稅時,沒有申報享受相應的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那可以在匯算時補充申報,就可以享受一筆可觀的個稅扣除,最終可能獲得退稅。
比如,王某的兒子已經滿了3歲,父親滿了60歲,但由于去年忘記申報,那可以在個稅匯算中補充申報子女教育和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最高能累計享受一年3.6萬元專項附加扣除額,這可能讓王某獲得一筆可觀的退稅。
因此,工薪族們要好好查查,自己去年享受了哪些專項附加扣除,哪些應享受的扣除沒有享受,則可以通過個稅匯算補充申報,充分享受國家給予的減稅紅利。
事實上,除了專項附加扣除外,還有一些扣除項目或個稅優惠政策,比如企業(職業)年金以及商業健康保險、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支出、殘疾人個稅減免等,符合上述條件的個人也應注意是否充分利用這些扣除項目,少交個稅。
在申報相關扣除信息時,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負責。如果不如實申報,會受到稅務部門提示提醒,若仍不更正整改,會被約談警示,若仍不整改將被立案稽查。因此對于工薪族來說,必須誠信納稅,如實申報相關扣除項目。
根據此前個稅匯算數據分析,只有約3%的人需要補稅。這主要是補稅個人除了工資薪金外,還有勞務報酬等其他所得,當這些收入在個稅匯算時并入綜合所得,采用統一的3%~45%超額累進稅率,實際適用稅率比去年預扣預繳率要高,所以需要補稅。
另一種常見情況是,補稅個人在兩個以上單位任職并領取工資薪金,預扣預繳時在各個單位都享受了5000元每個月基本減除費用,重復扣除導致預扣預繳稅額少,而個稅匯算后一個人只能享受一次基本減除費用,因此需要補稅。
稅務總局提醒,對于年度匯算需補稅的納稅人,如在今年6月30日年度匯算期結束后未申報并補繳稅款,稅務部門將依法加收滯納金,并在其《個人所得稅納稅記錄》中予以標注。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