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關注的上海圖書館東館將于4月底正式開放。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實地探訪,感受到這座特點鮮明的新建公共文化建筑的不同凡響,預計開館后,它將有望成為上海公共閱讀的新熱點。
2月22日,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在東館舉行發布會,發布了新版機構標識(LOGO)和特邀藝術家名單。東館內部空間也得以亮相,比較完整地向與會嘉賓展現其面貌。
上圖東館是“十三五”上海文化設施建設重大項目之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迎春路300號,東鄰世紀公園,場館主體建筑位于迎春路、合歡路、錦繡路和世紀大道圍合成的四邊形地塊上。
上圖東館所在的花木城市副中心,是近年來上海市集中建設大型公共場館的重點。以世紀廣場和軌道交通二號線上海科技館站為中心,南有上海科技館,北有浦東新區政府,西北角是上海東方藝術中心,東面是上海圖書館東館,西南角則為正在建造中的上海博物館東館。
公共場館云集,使該地區進一步成為上海未來的公共活力區域和文化交流中心,未來人氣還會更旺。據記者實測,走出上海科技館站3號口,僅需步行200米即可到達上圖東館南門,市民讀者到訪該館十分便捷。
新建筑,新定位
上圖東館是國內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總建筑面積115000平方米,由丹麥SHL建筑事務所設計。2017年9月27日開工建設,2019年9月20日結構封頂。館內空間包括地上7層、地下2層,開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個,各功能區域可滿足每年舉辦200余場講座、上千場各類學術活動的需求。讀者年接待量可達400萬人次。
記者在館內看到,上圖東館內部裝修基本完畢,館方在對各類專業設備、服務設施和引導標識等進行調試和修正。部分書籍已經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
東館各層均有較高的層高,視野開闊,光線充足,透過玻璃墻體可見館外的城市森林。各層之間有錯層設計,在提供大量圖書陳列、自習桌席的基礎上,動線有一定的趣味,館內空間“可逛”“出片”。與不同功能的閱讀空間結合,館內還設置了多個公共藝術裝置,增強互動性。
讀者常用的自助辦卡、借還書、參考借閱、圖書電子代碼查詢等功能均將繼續提供,自助機、機器人等的應用,使各項服務的自動化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
館內一層還有空間較大的兒童閱覽區、開放式中庭活動區等,屆時提供親子閱讀體驗。地下層也將與上海圖書館本館一樣設置讀者餐廳。地下一層還有紅廳、黃廳、藍廳、綠廳等活動場地和一個劇場。
公共性,藝術性
今年初,上圖東館已經舉行過多次公測活動,招募讀者參與公共區域桌椅使用測試、“樂聽閱享”音樂試聽活動等,接受讀者對軟硬件服務的反饋意見。
據了解,上圖東館開館后將與淮海西路的本館進行新的分工。東館將側重提供面向大眾的多元化、主題化、體驗型服務,打造新一代閱讀文化交流中心。本館將逐步改造調整,進一步加強面向機構和讀者的專業化、知識化、研究型服務,轉型為服務專業研究的學術交流中心。
為迎接東館的啟用,上海圖書館邀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設計師陳幼堅設計了全新的LOGO,整套視覺識別系統由上海著名設計師沈浩鵬完成。新LOGO傳承原有館標的三角外形,以更簡潔、扁平化的設計,呈現了形似風帆的主視覺圖案,意在表達向“大閱讀時代”啟航遠征。
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表示,上海圖書館將致力于連接每一座信息孤島,連接人、空間、媒介、內容與知識。
為提升空間的互動性與吸引力,上海圖書館邀請了全球知名藝術公司UAP統籌策劃、設計及制作公共藝術作品。UAP策劃團隊以中國文化中不斷演變的文字載體為脈絡,在充分分析上圖東館內部空間的基礎上,特邀藝術家運用各自的視覺語言進行創作,打造了10件場域定制作品。特邀藝術家包括艾米莉·弗洛伊德(Emily Floyd)、谷文達、劉文瑄、馬興文、倪有魚、申凡、普盧默和史密斯(Plummer & Smith)、徐冰、楊振中、鄭重賓等十位(組)。
藝術家申凡的作品《往來春秋》是在東館一樓中庭地面上鋪裝的整體視覺裝置,以老舊報紙為創作原型,隱去文字,保留并突出標點符號,表達段落結構的形式之美。老舊書報原型來自報道上海圖書館創建的報紙版面和上海圖書館重要藏品古書。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