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北向拓展帶包括虹橋—長寧—嘉定—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重點打造中央商務協作區、國際貿易協同發展區、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拓展區。同時,北向拓展帶也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重要的科技創新高地和先進制造重地,各地也都將打造產業科創承載區作為重點任務之一。
上海與蘇州是我國同城化水平最高的CP城市之一,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建設,使得北向拓展帶的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與上海包括虹橋中央商務區的聯系更加緊密。根據《2021長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報告》,昆山、太倉和蘇州城區(包括相城和蘇州工業園區)是流入上海市域通勤者的主要來源,分別占流入上海市域總量的72.4%、14.2%和5.3%;昆山、太倉還是上海市域流出通勤者的主要目的地,其流出量分別占總量的64.0%、15.6%。其中虹橋中央商務區跨城通勤群體的居住地分布在花橋、蘇州城區、昆山城區、太倉城區等,特別是花橋占比超過一半。
考慮到上海長寧和嘉定已經部分納入虹橋中央商務區,本文的北向拓展帶只分析蘇州昆山、太倉、相城、蘇州工業園區。2021年,四地完成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達到10598.1億元,同比增長11.9%,高于蘇州全市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北向拓展帶的建設,使得四地與虹橋中央商務區的功能耦合更加深入。
中央商務協作卓有成效
一年來,北向拓展帶充分依托自身的區位優勢,強化與虹橋中央商務區的協作,比如昆山明確“滬蘇同城第一站、虹橋北向活力源”的功能定位,特別是發揮花橋國際商務城的先發優勢,打造“不是上海的上海,花橋就是虹橋”;太倉明確“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的城市標識,特別是高標準建設婁江新城,加速成為上海五個新城的“姐妹城”;相城的長三角國際研發社區布局了蘇州國際和文化體育藝術中心以及蘇州大劇院、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啟動區一期已經建成運行,大力吸引長三角的研發創新團隊入駐;蘇州工業園區通過融入上海,“相當于上海人多一個金雞湖和陽澄湖,蘇州人多一個陸家嘴和外灘”。
同時,北向拓展帶依托自身的會展資源強化與國家會展中心(上海)的協同,比如蘇州工業園區依托蘇州國際博覽中心,積極引入區域產業匹配、市場化程度高的展覽,2021年已成功引入全球自有品牌展、SME 機床展等11個來自上海的會展項目,舉辦了第四屆進博會“進博進園區”、“上海時裝周”園區首發首秀、“滬蘇同城”基金合伙人沙龍等活動。
此外,北向拓展帶還結合自身商務實際需求,積極探索推進制度創新,比如相城作為率先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的區域之一,立足場景“首創”“首發”,全區民生、政務、交通等重點領域應用場景已基本實現全覆蓋,對公錢包、試點商戶覆蓋率均超90%;蘇州工業園區率先推出了“Su-Pay”,針對性解決日韓短期入境游客移動支付難題。
我們也要看到,北向拓展帶在中央商務協作方面還有不少問題。比如,短時間內,虹橋中央商務區的集聚效應大于擴散效應,而北向拓展帶的傳統商務區面臨轉型,同時又在不斷推出新的商務樓宇,存在結構性供給過剩的矛盾。又比如,在疫情沖擊下,線下會展的發展舉步維艱,目前花橋國際博覽中心10萬平方米的展示空間尚未充分利用,相城還規劃了55萬平方米以上的蘇州市國際會展中心,北向拓展帶的會展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破題。
國際貿易協同發展不斷深化
一年來,北向拓展帶充分依托自身的開放優勢,強化與虹橋中央商務區的國際貿易協同,比如昆山同樣作為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放大星巴克咖啡創新產業園的專業優勢,集聚了星巴克、億政食品、日本三井咖啡分撥中心、法國路易達孚貿易存儲分撥中心等龍頭項目,建設從研發、分撥、生產烘焙到展示銷售完整的千億級咖啡全產業鏈;蘇州工業園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中唯一的自貿試驗區,充分對接虹橋國際貿易平臺,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率先推出了“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真空包裝貨物海關查驗協同模式”“長三角一體化特殊物品風險評估結果互認試點”“關證一鏈通”“研易達”“研易購”等創新性舉措,特別是鼓勵引導企業開展高附加值的離岸貿易,成為繼海南自貿港之后成功獲批的全國第二家新型離岸國際貿易試點,2021年離岸貿易累計結算額增長185%。
同時,北向拓展帶積極參與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與上海共同舉辦“五五購物節”,并發放了1000萬元的數字人民幣紅包。
此外,北向拓展帶還結合自身優勢平臺,積極塑造服務整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功能,比如蘇州工業園區依托中新合作稟賦,一年來實現了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新加坡國際調解中心落戶,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幫助13家企業完成赴新加坡投資,新科研蘇州中心共計15個項目完成在園區注冊落戶。
我們也要看到,北向拓展帶目前仍以傳統的貨物貿易為主,離岸貿易等新業態的發展還很不充分。比如,北向拓展帶的金融機構在層級上一般都是按地級市的城市能級來設定的,在國際貿易外匯管理、自由貿易賬戶開設等方面無法突破,借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資源、平臺、制度還不充分,影響了離岸貿易的收付匯。又比如,目前銀行征信系統基礎數據庫的企業資信信息尚不夠全面,加之銀行間信息不夠透明,造成企業可在多家銀行進行開戶和授信,易造成重復開證、重復融資、超額融資、循環融資,北向拓展帶亟須加強與上海包括虹橋中央商務區的信用建設,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提升銀行審核效率。
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持續拓展
一年來,北向拓展帶充分依托自身的交通優勢,加快建設“軌道上的長三角”,全面融入上海“半小時交通圈”,比如昆山加快推進蘇州軌道交通S1線建設,有望于2023年6月開通試運營,將實現蘇州與上海軌道交通網絡的融合;太倉加快推進蘇錫常城際鐵路太倉先導段太倉站工程項目,未來將匯聚蘇錫常城際鐵路、嘉閔線北延伸太倉段以及滬蘇通一期、滬蘇通二期、南沿江城際鐵路、北沿江高鐵等多條軌道交通;相城加快推進蘇州北站擴建為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并規劃預留了“超級高鐵”通行空間,研究開設相城—虹橋15分鐘快速城際專線;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進蘇州東站規劃設計,定位為蘇州城市的副中心、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展示窗口、蘇州新中心連接上海的東樞紐,未來將匯聚如通蘇湖城際鐵路和蘇淀滬城際鐵路。
同時,北向拓展帶充分依托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升“水水中轉”效能,比如太倉港作為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持續深化與上海港的“滬太通”合作,貨物在洋山、太倉港之間進出口均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特別是滬太通關一體化全面落地一年來,洋山—太倉港“聯動接卸”監管模式下的集裝箱作業量突破8萬標箱;蘇州工業園區則引進上海港開設了ICT(集裝箱內陸碼頭)、開通了CCA航線(內河水水中轉航線),進一步節約了陸運成本、提升了通關效率。
此外,北向拓展帶還通過深化與虹橋、浦東兩大機場的對接,實現“借梯登高”,蘇州城市航站樓項目正式啟動,旅客可通過多種交通方式接駁上海機場,無需提取行李,可通過快速通道便捷到達登機口;同時蘇州工業園區還積極提升“空運直通港”功能,謀劃開通數字貨站。
我們也要看到,北向拓展帶目前尚沒有國家級交通樞紐,在滬蘇交通同城方面還有待深化。比如,在鐵路交通方面,蘇州工業園區與虹橋火車站之間的班次不多,而昆山與虹橋火車站之間在早晚高峰運力緊張,甚至“一票難求”,滬蘇之間還缺乏更高頻次的城際鐵路制式。又比如,最近剛剛開通的直達虹橋樞紐的上海崧澤高架西延伸段,距離昆山市界僅有2公里左右,如何爭取這條高架進一步向西延伸至昆山,增加昆山南部快速連通虹橋樞紐的通道,還需要開展大量的溝通協調。
產業科創承載功能更加強化
一年來,北向拓展帶充分依托自身的產業優勢,積極尋求滬蘇之間的產業公約數,共同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群,比如昆山、太倉、相城都在積極參與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建設,拓展智慧交通應用場景;蘇州工業園區則將生物醫藥作為“一號產業”,攜手上海共同打造“最強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特別是北向拓展帶全面融入上海“大飛機”產業鏈,圍繞大飛機及配套產業發展、航空產業培育、核心技術攻關、新材料研發等領域,協同構建航空產業生態。
同時,北向拓展帶加快建設和提升科技創新載體,不斷強化對于自身乃至長三角的技術支撐,比如國家超級計算昆山中心重點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物理化學材料、大氣海洋環境等前沿科學領域開展應用計算研究與服務;西工大太倉長三角研究院、西工大民航研究院、西工大民用無人機研發中心建設航空航天產業的重要科研平臺;蘇州(相城)車聯網先導區正加快建設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先進制造業集群;蘇州工業園區加快推進姑蘇實驗室、納米真空互聯實驗裝置二期等科研平臺建設。
此外,北向拓展帶還積極創新產業支持方式,比如蘇州工業園區在全國率先推出“惠企政策計算器”的基礎上,又于2021年在全國率先推出了“人才政策計算器”和“民生政策計算器”,變盲目搜尋為精準匹配、被動落實為主動推送,大大提升了政策實效。
我們也要看到,北向拓展帶在產業科創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借勢借力。比如,北向拓展帶的三甲醫院資源相對較少,如何更好借助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資源,為蘇州的新藥在上海開展臨床試驗打通“綠色通道”,以及推動上海的一些臨床試驗放到蘇州開展,還有待深化研究。又比如,北向拓展帶如何與虹橋中央商務區共同開展數字長三角建設,特別加快打通信息基礎設施“斷頭路”,積極探索數據價值化,仍需要進行系統的謀劃。
(作者系華略智庫輪值CEO、長三角研究院院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