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由于“輕資產、重技術”的特征,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公認的難題。而近年來,為支持科創企業發展,政策層面出臺了諸多舉措以引導資金向科創企業傾斜。
在此背景下,金融機構紛紛行動。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也不遑多讓。但與傳統銀行不同的是,微眾銀行堅守服務小微企業的基本理念,將目光聚焦在了更加下沉的中小型科創企業群體,致力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
不到兩年的時間,微眾銀行在服務科創型中小微企業方面已取得了亮眼的成績。數據顯示,微業貸科創貸款目前已經在全國21個省、100多個地級市開展業務,吸引近15萬戶科創企業前來申請,累計授信1005億元,其中在深圳1.8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服務覆蓋率達35%。
這背后,離不開微眾銀行在小微和科創領域的持續深耕。作為“嘗鮮者”,微眾銀行為何選擇了科創型中小微企業這一群體?業務開展初期,遇到過哪些難題?相比傳統商業銀行,微眾銀行的優勢是什么?未來在科創金融方面發力的重心是什么?圍繞上述問題,近日記者專訪了微眾銀行企業金融副總經理袁偉佳,她分享了微眾銀行開展科創金融背后的故事。
從小微出發,瞄準科創企業賽道
當被問及為何會關注科創型中小微企業時,袁偉佳說,這主要與微眾銀行專注小微企業服務的理念相關。自成立以來,微眾銀行的宗旨就是“服務微小企業、惠及普羅大眾”。
“所以,其實可以說我們是先從普適性的小微業務開始,然后再從小微客群里面挑選科創企業。這也正是微眾銀行不同于傳統商業銀行服務的所在。”袁偉佳說道。
一方面,科創企業本身對資金就有著現實需求,由于缺乏固定資產等抵押物,一些中小微科創企業面臨著更為嚴峻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另一方面,近些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創新,但中小微科創企業群體并沒有被很好覆蓋。
袁偉佳強調,作為一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有責任和義務去服務這類客群,以支持國內科技創新的蓬勃發展。“再加上我們本身就是一家科技型銀行,可能會更懂科技公司一點兒,服務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不過,在科創金融業務開展初期,微眾銀行也曾遇到過難題,尤其是在獲客方面。不同于傳統銀行依托線下客戶經理團隊拓客的方式,微眾銀行是通過純線上的渠道來獲客。如何讓客戶了解產品并形成信任,是一大挑戰。
袁偉佳介紹稱,針對這點,微眾銀行微業貸專門建立了一個領先同業的B端數字化互聯網營銷體系,包括電銷、廣告投放等,利用數據、模型和AI技術不斷優化營銷體系。“這個體系支撐了我們企業金融的業務發展,也伴隨著業務多元化的歷程不斷演進,從微業貸服務各行各業的小微企業,再到深入供應鏈上下游,再到科創型企業,我們不斷通過技術去尋找細分客群。”
特別是今年以來,微眾銀行在品牌營銷方面又開展了諸多創新。比如拍攝科創企業家創業的故事,“就是去講企業是怎么做的、企業家是什么樣子的,通過這種講故事的短片,不僅可以宣傳企業、企業家精神,也可以為銀行的產品導流,帶來很多更優質的流量。”袁偉佳分析道。
依托于金融科技,打造線上化服務流程
對于銀行而言,獲客僅僅是第一步,更為重要的是服務客戶并留住客戶,而這,離不開順手的“兵器”。袁偉佳表示,相比于傳統銀行,微眾銀行服務科創企業最大的優勢就在于線上化,這在信貸產品中有著直觀體現。
據介紹,微眾銀行服務中小型科創企業的貸款產品來自于微業貸的科創貸款,因此,該產品繼承了微業貸的優秀基因,即“三無、三全、三快”。
所謂“三無”,是指“無須抵押擔保、無須線下開戶、無須提供紙質資料”,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過手機授權之后系統后臺自動獲取,包括企業的納稅信息、經營信息等,并且由系統自動審核評估,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所謂“三全”,即“全自動、線上化、全天候”都可以申請并獲得貸款;所謂“三快”,則指帶給用戶“審批快、借款快、周轉快”的極致體驗。
“從客戶提交貸款申請到獲得貸款,整個流程是不需要人工介入的,純線上進行,快的話,客戶在一分鐘之內就能完成整個操作。”袁偉佳舉例道,客戶也不用提供任何紙質材料,完成身份認證即可,同時授權查詢一些第三方如稅務等資料。
在享受微業貸的流程便利的同時,微眾銀行的科創貸款還與政府的貼息政策做了銜接。對于申請者而言,這將大大減少腳底成本,企業不用再跑來跑去申請,可直接在相關產品里操作。而經過貼息后,有的最低利率能降到1.7%,十分優惠。
正是依托上述特點,微眾銀行的科創貸款備受企業青睞。值得一提的是,該行所服務的科創客戶里面有很多是首貸戶,即從未拿到過其他銀行貸款。袁偉佳稱,“這也就意味著,在其他銀行還無法給這些企業提供貸款的時候,我們愿意做第一家‘吃螃蟹’的銀行。”
微眾銀行之所以有這一底氣,進一步來看,是依托了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比如,針對科創型企業的特性,微眾銀行與政府機構合作,將政府部門沉淀的數據資產,例如人才信息、知識產權、交易數據等多維度數據應用在企業的評估模型中,有前瞻性地評估企業的發展潛力。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提高科創企業專利的利用率,袁偉佳介紹稱,微眾銀行正在嘗試處理專利數據。目前,該行已引入近4000多萬個專利相關數據,不僅有結構化的字段,還有大量的從專利著錄事項、專利說明書摘要、專利權利要求書等文獻中采集的非結構化信息,依托這些數據,通過運用科技手段可構建相應的規則,用于評估企業技術的有效性、質量以及價值等。
創新服務模式,“貸+投”讓融資更高效
酒香不怕巷子深,如今,微眾銀行微業貸科創貸款正惠及更多企業。為了給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陪伴客戶成長,微眾銀行又向前邁了一步,開始探索數字化“貸+投”創新服務模式。
袁偉佳說,“其實對于科創型企業‘投’方面的需求,各大銀行都在做,可以說是銀行金融服務的一個自然延伸。”目前來看,銀行業主要是通過兩種方式來開展,一種是銀行與其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聯動開展業務;另一種是銀行與非本機構直接設立的、具有投資功能實體聯動開展業務,如與外部風投機構合作等。
“我們在觀察各種模式之后,發現幾種模式都是很非標的,畢竟每個企業的估值、認股選擇權的定價等很難實現標準化,無法完全依靠數據來進行,而這并不是我們的強項。”袁偉佳說道,因此,微眾銀行一直在探索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的數字化“貸+投”的模式。
多方考量之下,微眾銀行決定做“貸”與“投”之間的橋梁,即依靠自身數據處理能力,打造更加準確客觀的科創企業評估體系,在提供信貸額度支持的同時,為投資機構提供價值評估支撐,從而深入連接投貸雙方,讓投資變得更科學,讓融資變得更高效。
袁偉佳介紹道,一直以來,企業及項目與投資人之間,較為普遍地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在根本上是信任問題,而微眾銀行依托數字科技的能力正好可以為“信任”提供有價值的判斷依據。
據悉,目前該模式正在深圳科創型企業和部分投資機構中小范圍測試,預計將在2022年正式對外推出,這無疑將連接更多企業與金融機構。
可以看到,依托自身金融科技優勢、對科創型企業金融需求的深刻認識,以及過往積累的豐富服務經驗,微眾銀行正為科創型企業和投資機構開辟出一條創新的數字化、智能化投融資體驗之路。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