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6日,黃雷度過了第三個隨時待命的春節假期。
隨著新冠病毒的不斷變異,身為mRNA新冠疫苗一線研發人員的黃雷,經歷了反復調整研發策略的緊張時刻。
“每一年都特別關鍵,第一年剛有疫情,之后隨著病毒變異,研發策略不斷更新迭代。而2022年,也將是國內mRNA新冠疫苗上市極為關鍵的一年。”黃雷目前主要負責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斯微生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的研發工作,新冠疫情的出現,給他的工作生活都帶來了巨大變化。
抵抗變異株
回憶起2018年6月加入斯微生物時的想法,黃雷主要看中的是mRNA行業的發展前景,他認為未來幾十年mRNA藥物完全可以替代目前的蛋白藥物和單抗領域。
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年畢業論文就是與mRNA個性化治療相關,希望能通過斯微生物的技術平臺使得mRNA技術在腫瘤治療方面實現更加精準的治療。
疫情暴發,2020年1月,斯微生物立即啟動新冠疫苗研發項目,那年除夕,迅速將工作方向確定在mRNA新冠疫苗研發的黃雷,頓感使命重大。
自那時起,黃雷的工作生活開始發生了明顯變化。隨著mRNA行業發展增速,對于一線研發人員,需要了解的文獻資料不斷增多,工作節奏也在加快,經常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11點。最終,斯微生物實現了LPP遞送系統在處方工藝和生產放大方面從0到1的突破。相較于全球大多數新冠mRNA疫苗選擇的LNP遞送系統,LPP遞送系統更容易被機體免疫細胞識別。
黃雷每天睡覺的時間也越來越晚,為了跟進整個行業的步伐,周末時間他基本都會用來看相關資料。實際上,這已經成為疫苗研發一線科學家們的工作常態。
正因為研發團隊的齊心協力,在每個環節都加快速度,斯微生物mRNA新冠疫苗的研發進展受到了全球關注。2021年1月,斯微生物收到了國家藥監局簽發的mRNA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批件。在第一代疫苗臨床試驗進行的同時,斯微生物于同年3月遞交了迭代疫苗的資料,啟動了迭代疫苗的申報。
“目前斯微生物新冠mRNA疫苗在海外啟動了1-2期臨床試驗,預計會盡快拿到海外EUA,在2022年實現銷售。近期,公司還會啟動全球多中心的三期臨床試驗。”黃雷告訴記者新一年的計劃。
斯微生物是一家以平臺型技術為發展核心的生物科技公司。在黃雷看來,技術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這三年雖然特別辛苦,但只有前面的不斷積累才有后面平臺的建立。
憑借斯微生物創始人十多年的mRNA領域研發經驗,企業在2016年創建之初就致力于合成、遞送、生產放大等平臺的搭建,并在國內打通了從抗原設計到工業化生產的mRNA全產業鏈平臺。平臺技術能夠迅速應對新冠病毒變異株也正源于此。
據黃雷講述,面對目前傳播較廣的奧密克戎變異株,斯微生物已形成了固定的研發流程。例如,會在原有平臺基礎上先進行mRNA合成、制劑包裝、小鼠體內藥效實驗的驗證等。通過不斷實踐,小鼠體內藥效結果都很好,也同步驗證了平臺的可靠性。令他更為自豪的是,他所參與的LPP遞送系統還有很好的運輸便利性,可以做成凍干制劑。簡單來說,相較于其他mRNA新冠疫苗,該疫苗可以大大節約運輸成本,并實現在欠發達國家的運輸。
“極速挑戰”
有了平臺技術的研發突破,其他每個環節的提速都將對疫苗最終上市提供極大助力。
2018年6月,黃雷入職時,斯微生物僅有20人,目前已經超過500人。他所在的制劑團隊也在迅速壯大,由最初的2-3人發展成超100人的團隊,成為公司的核心部門。
在講述招人困難時,他驚訝于公司的擴張速度,更感嘆行業發展之快,尤其是2021年,mRNA行業各細分領域的發展都駛入了快車道。“國內幾乎沒有太多研究mRNA技術相關的人才,國外這類人才也較少。但疫情發生后,隨著Moderna、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獲批后,國內有超100家mRNA公司成立。”
每一家mRNA公司的人才缺口都很大,且大多沒有相關經驗,基本是企業自行培養。如果有相關經驗的人才,企業都會爭搶著要,特別是推進遞送系統的研究,需要的都為復合型人才。在前沿科技的市場環境、產業政策方面,上海、北京這類一線城市釋放出明顯優勢,為人才的供需雙方提供了機會。
人員配齊后,疫苗的研發工作就會“火力全開”。目前國內已有科興中維、國藥集團、康希諾、智飛生物、康泰生物等企業上市了新冠疫苗產品,國內mRNA技術路線的新冠疫苗預計會于2022年上市,有包括斯微生物在內的多家企業開啟了沖刺模式。
業內對mRNA新冠疫苗有著較多期待,其優勢明顯,例如針對不斷出現的變異株,mRNA新冠疫苗響應速度更快,有效率更高。與蛋白重組疫苗相比,mRNA不需要使用免疫佐劑,且其細胞免疫和生產速度會更快。
2022年1月,艾博生物與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ARCoV疫苗一期臨床試驗結果公布后,業內對其不良反應等相關數據展開了討論。
“每一針疫苗都會打到病人體內,任何不良反應,例如發熱、疼痛都會給病人帶來困擾。所以,無論是從事疫苗研發還是生產,企業都會格外小心。”針對mRNA新冠疫苗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問題,黃雷認為企業在最開始就應以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為研發基本原則,在臨床數據的基礎上,再對研發思路進一步優化調整,從而不斷降低產品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產品有效性。斯微生物也在盡可能地提供最安全有效的疫苗。
實際上,在突破尖端技術方面還有很多難題需要攻克。企業要與高校進行緊密合作,還要與監管部門進行充分溝通,共同推進項目的進展。
經歷過病毒不斷變異后的研發策略調整,黃雷對這場“極速挑戰”抱有十足信心。當然,趕在病毒變異前提出抵抗病毒的預防方案也成為新冠疫苗一線研發人員的共同夢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