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民間年畫成為非常普及的美術品,不論偏遠的鄉村還是熱鬧的城鎮,但凡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會出現具有時令特征的年畫。
民間年畫通常包含歡愉喜慶、驅邪避兇等體現民俗信仰的內容,還有針砭時弊、妙趣橫生的新聞紀事內容。而那些士大夫的山水寫真、花鳥博古等內容,別認為不曾被收錄到民間木版年畫之中。其實并非如此,民間木版年畫最大的特征便是普及性。木版這種獨特的制作技術,使士大夫奉為精神寄托的山水畫得以更為普及,也反映出民間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樣化。
文人能夠借物抒情,以表達自己對滄桑世間的各種思緒,普通老百姓也是一樣。民間年畫中就有這么一類文人畫題材,文人的“漁樵耕讀”和山村訪友那種隱居山林的意境,在民間年畫中得以體現。隨著清代中晚期木版年畫的快速發展,木版年畫作坊的產品出現山水、花鳥、博古,乃至節慶人物的題材,超出年畫原有吉祥如意的內容范疇。
這類頗具人文畫氣息的民間年畫,常常取材于文人畫慣以表現詩詞意境的山水畫、表現文人勵志的人物畫等。“漁樵耕讀”是傳統文人繪畫中經常表現的題材,是官員退隱生活的象征。身在官場的士大夫喜歡這個題材,是出于對遠離塵囂的憧憬、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而普通老百姓喜歡這個題材,一方面是對多樣生活的興趣使然,另一方面或者源于對入朝為官的渴望,因為先入世才有后出世,不知是否可以理解為理想達不到時的一種心理寄托。
民國以來,山東高密地區的半印半繪年畫首屈一指,這個地區的山水條屏年畫,以北派山水畫為基礎,以刀代筆,線條剛勁有力,手繪敷以淡彩,點綴人物衣衫與天空云彩。而山東楊家埠地區,木版套印山水年畫,這個地區的山水畫留存下來的不多。采用木版套色的印制方法,可以降低成本,降低銷售價格,進而提高推廣度。除此之外,還有晉南地區的山水條屏年畫,對比山東高密地區的山水條屏,在敷色與畫面布局方面都有明顯差異。往往畫面中表現兩組以上的山水畫內容,其特點與晉南地區的寺觀壁畫很相似。
花鳥和博古題材中的花鳥畫在民間年畫中比較常見,例如喜上眉梢、一鷺連科、二甲傳臚等吉祥如意的內容。而博古題材的年畫較為罕見,但它確為年畫中的一類。博古畫為文人們寄寓深遠的情感,點綴書房閑情逸致的文化氛圍。根據現有的藏品可知,博古題材的年畫多出現在楊柳青年畫和山東高密年畫當中。雖說后者有仿刻、復制前者之嫌,實際上也屬一種文化認同與市場的流通方式。產自這兩處的博古年畫,多以條屏和中堂的形式,不論是木版印制還是石印、膠印,已成為近代以來年畫中的常見類型。
以四川綿竹年畫中的“黑貨”為代表的木刻拓本年畫,實則是文人拓本向民間年畫轉變的重要類型。
明清時期,北京、蘇州地區都曾流行過拓本年畫,且盛極一時。其中采用的繪畫手法,已超出一般民間年畫表現的藝術水準。拓本年畫是民間年畫中較獨特的類型,它是依照傳統的碑拓作品,通過雕版拓印而成。不論是墨拓還是朱拓,都散發著濃重的人文氣息,并通過木刻雕版傳拓的方式,在民間推廣開來。
拓本為書法界拓印碑帖和為考古屆拓印文物,是一種圖文的復制技術。與石刻拓本悠久的歷史相比,木刻拓本略顯年輕,但更突顯“拓本”本身由“技術工具”轉向“獨立藝術”品類的特點。木刻拓本從產生之初就帶有非常明確的目的性,即實用性與觀賞性雙重特征。
通過現有的研究、文獻記載、傳世藏品可知,明清兩代是傳統木刻拓本年畫在民間推廣流傳的主要時期。特別是清代乾嘉時期金石學的再度繁榮,推動了市井生活對木刻拓本的需求,以滿足民間精神生活“附庸”士大夫的風雅時尚。清中期以來的木版拓本年畫,更加具有年畫屬性。木刻拓本年畫充實民間年畫品類,體現了當時社會文化的崇古風尚,它們融入習俗生活之中,兼有裝飾功能。
有的朋友會產生疑問,這類文人畫氣息鮮明的產品,看上去不像年畫呀。實際上,年畫并非是嚴格定義的一類繪畫形式,能夠受到民間年畫作坊的重視,適應市場的需求,并且可裝點人們的生活環境,那么它就是年畫。它和門神、灶神、財神像一樣起到精神寄托的作用。
(作者系城鄉規劃學博士,高級工程師,民間美術收藏者與研究者;圖片為作者收藏,禁止商業傳播)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