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空氣”是直接關乎人類生存的綠色“生命線”,大氣環境質量的日常監測、預報格外重要。承擔著監測、分析、預報等職責的“大氣環境守衛者們是如何工作的?
“每天早上6點我就要開始大氣環境數據的監測工作,首先,要回看一下0至6點時間段內的數據有無缺失、連貫與否以及是否出現較大波動(趨于平滑變動就是正常可控范圍。其次,9點、17點要準時查看今日AQI(空氣質量指數)發布狀態。一旦出現了緊急情況要隨時響應和處理,一年365天每日都是如此。”
1月30日下午,位于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二樓的控制室內,大氣環境監測專員陳佳正緊盯系統屏幕,他一邊拉動數據條一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上海19個國控站點為例,不同顏色的波浪線條代表了不同站點AQI實時數據,AQI濃度值在0~100之間是優良,超過100就污染了。目前上海大氣環境質量良好。”
迅速、準確地收集監測數據,科學、精準地分析數據成因并進行預報,為環保部門決策、進一步污染防治提供詳依據;這一系列工作需要十足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
大氣環境質量的守衛者
上述提到的19個國控站點,實際上覆蓋了全上海的大氣環境監測,“這些站點背后都一一對應有運維方,負責對站點設備、儀器的運行狀況做參數記錄。”陳佳說,他每日需要收集、審核這些報告,“一旦有數據異常,需要立刻聯系運維方,保證監測數據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作為一名95后高材生,陳佳畢業于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碩士就讀的是都是該學院的“大氣環境專業”。在他看來,能將7年專業所學投入在目前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這一工作崗位中,既有意義也有樂趣。
“樂趣在于,一方面,從結果來看,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的數據一年比一年好,上海的天越來越藍,作為一線的參與者我感覺很開心。另一方面,我覺得大氣污染的治理,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通過監測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把環境治理更好,能參與其中,這也很有價值。”陳佳說。
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名基層監測專員,陳佳需全面采集大氣環境數據、還要對其中污染物的成分進行深入分析,以便第一時間為相關部門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一般來說,日均AQI濃度值超過100就是超標日。不同季節,首要污染物有所不同。夏季,臭氧污染較為突出,而秋冬季,PM2.5污染則比較突出。”陳佳說。
陳佳也表示,發現不同污染問題能為管理部門做一些決策,比如,NO2污染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排放,所以需要考慮機動車、相關油品的質量革新,或在交通管控方面做些調整;有時在不利氣象場影響下的外來污染輸送也是引起污染升高的原因,所以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也至關重要。
事實上,業內通常通過“六要素”來進行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分別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PM2.5和PM10。
“除了大家通常了解的PM2.5,其實大氣成分中有多種顆粒物組分,這些顆粒物組分也指向了不同產業,針對不同顆粒物組分作精細化分析,我們就能對產業作更好的管理、控制。”陳佳補充。
圖為陳佳在戶外對監測設備進行檢查。鄒臻杰/攝
除了上述室內工作,陳佳還需要定期到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房,對戶外的監測設備做整體運維、檢查儀器是否在正常工作,這些工作包括:保證儀器采樣口的清潔度,密封口的密封性,工作時的溫度、濕度與流量數據,標準氣體校準比對等。
承擔長三角聯防職責
“除了監測,分析、預報的工作也是365天不間斷的。” 在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身為大氣環境質量監測室副主任,大年初一仍然值守在崗位上的王茜這樣告訴記者,“這一系列工作我們的團隊也已經干了20多年了,春節期間,除了日常工作外,我們還成立了一支由近10人組成的專班隊伍。”
這支專班隊伍做些什么?王茜解釋,這是為了提前預測研判可能存在的污染過程、及時分析煙花爆竹燃放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等,專班隊伍的工作包括:及時分析氣象和污染監測預報數據,分析污染特征及形成原因,完成每日預報和提示,并形成專報,最終以最快速度上報到管理部門手上,同步對外發布。
在這一群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報專班的努力下,記者了解到,2021年,上海PM2.5濃度達到27微克/立方米,相較2013年的62微克/立方米,已經實現了非常顯著的改善。同樣是2021年,上海首次消除了重度污染物日。
大氣質量的好與壞,與區域聯防聯治的推進也密切相關。記者注意到,這支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素養的監測、預報隊伍,也正承擔著長三角及周邊區域內(滬蘇浙皖贛豫及魯豫兩省交界)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的職責。
王茜告訴記者,大氣的特殊性在于它無時無刻不在流動,在上海范圍內,全年PM2.5濃度有30%~40%是外來貢獻引起的,有些污染過程甚至有80%~90%是外來輸送導致的,“舉例來說,如果監測數據顯示南通蘇州等周邊城市污染水平較高,如果這個時候風向恰恰是西北風的話,那上海很容易受到影響了。”
為此,王茜進一步表示,如果要實現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單單依靠上海是不夠的,必須要實現區域的聯動,“設立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就是希望上海發揮龍頭作用,帶動促進區域一體化層面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協同周邊城市的大氣環境質量一同變好。”
當下,從全國到區域、到省級、再到市的四級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和預報體系已經形成。“科學、精準地進行監測與預報始終是我們的職責所在,下一步,我們的工作會向更智慧,更精細,更準確、更長時效的監測與預報去努力。”王茜說。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