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束母公司申請港股IPO
從A股IPO轉戰H股,韓束母公司上美集團邁出實質性一步。1月17日,港交所披露上美集團招股書。
對于登陸資本市場,上美集團實則早有打算,但腳步滯緩。2015年,韓束創始人兼CEO呂義雄就表示,公司更名為上美后,計劃在2018年上市,但此后未有進一步動作。成立于2002年的上美,旗下擁有韓束、一葉子、紅色小象等多個品牌,涵蓋護膚、彩妝、母嬰等品類。
在國產美妝領域,上美是重金營銷的玩家之一。2015年,韓束以5億元冠名《非誠勿擾》,數額刷新當時中國電視廣告紀錄。嘗到甜頭后,其旗下品牌開始與各個熱門綜藝深度合作,率先植入影視劇,并贊助網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這就是街舞》等年度爆款中均有上美的身影。
但隨著國貨品牌崛起,上美旗下面臨品牌單一、產品線老化等問題,雖然也推出了高肌能、極方等子品牌,瞄準時下熱門的敏感肌護膚、頭皮洗護賽道,但收效甚微。對于消費者而言,更敏感的則是產品質量問題。作為頭部本土化妝品集團,上美最核心的品牌韓束和一葉子均被曝出產品檢測不合格。
而在近幾年天貓“雙十一”美妝榜中,一葉子的排名已跌出前十,取而代之的是完美日記、花西子、薇諾娜等新國貨品牌。
資生堂出售Za和泊美
上周,資生堂中國決定出售旗下護膚品牌Za姬芮和泊美,收購方為美妝品牌管理集團URUOI,轉讓交易預計將于今年3月完成。
千禧年前后,這兩個資生堂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品牌,是不少80后初學化妝的“啟蒙者”。2001年,泊美誕生,主打植物系護膚;早其4年成立的Za,也曾拼憑借一款隔離霜暢銷十余年。而隨著美妝市場轉型和競爭加劇,CS渠道跌入困境,化妝品渠道占比逐年向電商傾斜,走平價路線的Za和泊美在資生堂集團內的定位越發尷尬。
2020年4月,泊美宣布終止線下渠道銷售,Za的命運也類似,如今在屈臣氏等渠道難覓蹤跡。而去年底,佳麗寶旗下的平價彩妝Kate被傳出撤柜清倉,日系平價彩妝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被日益崛起的國貨美妝取而代之。
在美妝集團布局高端化的進程中,這些曾經打下基礎的大眾品牌即將提前退場。對資生堂而言,繼去年7月轉讓絲蓓綺、珊珂、水之密語在內的個人護理業務之后,相隔一個月又出售Bare Merals、Laura Mercier和Buxom三個彩妝品牌。與此同時,高端品牌御銀座(The Ginza)、純凈護膚品牌醉象(Drunk Elephant)、口服美容品牌流之律(INRYU)等更符合當代美容潮流的品牌被引進中國。
Cerruti 1881創始人逝世
1月15日,意大利頂級面料生產商Lanificio Fratelli Cerruti發布聲明表示,Cerruti 1881品牌創始人尼諾·切瑞蒂(Nino Cerruti)離世,享年91歲。
20歲時因為父親去世,尼諾成為這家家族企業的第三代掌門人,1957年,他在米蘭創立自己的第一家男裝公司Hitman,開始受到國際關注。1967年,他在巴黎開出了第一家品牌專賣店,并創辦了高端奢侈男裝品牌Cerruti 1881。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時裝設計大師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和愛馬仕男裝創意總監維羅尼克·妮莎尼安(Veronique Nichanian)在成名前都曾為尼諾的公司工作過。
隨著尼諾退休,2000年Cerruti 1881的51%股權被出售,后被全部收購。2017年,山東如意集團以22.15億港元收購利邦公司多數股權,后者曾以5300萬歐元將Cerruti 1881收入囊中。不過,今年初利邦進入破產清算,Cerruti 1881的命運前途未卜。
觀夏在滬開店
1月12日,網紅香氛品牌觀夏上海首家旗艦店開業,這也是觀夏除北京三里屯店以外的第二家線下旗艦店。
創立于2019年的觀夏主打東方植物香,產品線包括香薰、香水、洗護系列,昆侖煮雪、頤和金桂等為熱銷產品,目前已獲得資本注資。從價格看,30ml香水為498元,30ml護手霜為169元,香薰為398元,比國際大牌定價稍低,目標群體主要為中產女性。
區別于本土香氛品牌進駐商場,觀夏新開的上海旗艦店位于鬧中取靜的湖南路,附近的武康路和安福路經常潮人出沒。其所在地為一座擁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洋房,修繕期近7個月。觀夏方面表示,上海還有開店計劃,但時間和地點未定。疫情后,香水香氛市場迎來高速增長,歐睿國際數據顯示,2018至2024年,中國香水市場預計將保持15%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突破400億元。
(圖片來自品牌官網、官方公眾號)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