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經濟持續復蘇、平穩運行,實現了8.1%的經濟增速,GDP總量突破110萬億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4萬億元,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79.1%。
17日,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發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預期目標較好完成。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有利條件沒有變,新的經濟增長點將不斷涌現。
寧吉喆強調,下一步,我國經濟增長的動能不僅來自需求“三駕馬車”的拉動,而且來自供給的推動;不僅來自內需的擴大,而且來自外需的拓展;不僅來自消費的增長,而且來自投資的發展;不僅來自改革的推進,而且來自創新的帶動。我們有信心、有底氣,也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總量達114.4萬億元
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8.1%,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經濟總量突破110萬億元,達114.4萬億元。
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7.7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經濟的比重預計超過1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0976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2551美元,突破了1.2萬美元。
寧吉喆表示,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是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意味著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同時也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全年三大需求對經濟增長都作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5.3、1.1、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5.4%、13.7%、20.9%。
由此可以看出,經濟增長還是內需拉動為主。隨著擴大內需戰略深入實施,國內循環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
寧吉喆表示,雖然去年四季度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但去年12月份當月固定資產投資由降轉升,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12月份同比增長3.3%,11、12月兩個月連續回升,呈現出轉降為升的跡象。
受國內疫情延續、內需不足、房地產下行等因素拖累,四季度GDP增長4%。數據發布之前,多家市場機構預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大概率會降至4%以下,甚至到3%左右。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表示,去年四季度經濟仍受到“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影響,新冠疫情對服務業沖擊明顯,房地產增速持續放緩,加之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共同導致了GDP季增速明顯回落。
投資增長前景看好
2021年投資保持了恢復態勢。過去一年,投資規模繼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對優化供給結構、提升供給質量、補短板強弱項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超過50萬億元,達到54.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9%,兩年平均增長3.9%。兩年平均增長速度比前三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
制造業投資持續加快恢復,兩年平均增速為4.8%,高于1-11月0.5個百分點,仍為拉動投資的主要因素。以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為主體的民間投資,2021年全年同比增長7%,低于1-11月0.7個百分點,持續高于總體投資和國企投資水平。
2021年全年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0.4%,遠低于新冠疫情前3.8%的年增速,甚至不及2020年0.9%的增長。1-12月基建同比增速比前11個月下降0.1個百分點。
去年基建投資受到多重因素制約,包括財政資金支出進度偏慢、優質項目較少以及對項目的嚴監管等。但監管層已釋放明確信號穩投資,基建投資今年有望迎來反彈。
浙商證券表示,基建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和著力點,一季度有望顯著發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一季度基建投資增速有望在6%左右。
寧吉喆表示,盡管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全球疫情影響仍在持續,對投資增長形成一定制約。但從我國發展階段看,擴大有效投資有潛力、有空間,也有動力。
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等政策正在發力。隨著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節奏,還有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快下達進度,“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點項目陸續啟動,“兩新一重”項目有序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交通水利等項目。
寧吉喆分析,財政貨幣投資等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都有利于固定資產投資穩步恢復。從投資的先行指標看,2021年1-12月份,新開工項目287760個,比1-11月份增加36767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比上年增長3.3%,比1-11月份加快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加快。今年年初以來,各地又按規劃開工了一批重點項目,投資增長前景看好。
疫情影響消費復蘇
2021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44萬億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3.9%,遠低于新冠疫情前8%的水平。
“我國有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這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構建國內強大市場的立足之本。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下降,2021年又上去了,達到了44萬億元。雖然增速比較低,但是這也很不容易了。”寧吉喆說。
2021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7%,較11月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0%。
分消費類型看,餐飲行業繼續受到疫情擴散及防控措施加強的影響,2021年12月同比下降2.2%,降幅收窄 0.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同比增長2.3%,回落2.5個百分點,為2020年9月來最低。
汽車生產改善尚未傳導到銷售端,12月汽車制造業增加值、生產量均同比由負轉正,但汽車消費同比仍下降7.4%,降幅略有收窄;石油及制品類消費同比增速下降9.3個百分點至16.6%,為近四個月來最低;房地產相關消費出現明顯回落,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同比增速回落,家具類、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消費則出現同比下降。
消費之所以表現疲弱,直接原因是受到疫情的限制,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居民消費能力下降。王靜文指出,導致居民消費能力弱的原因,一是房地產、教培行業受到明顯的政策影響,以及互聯網行業受到反壟斷監管,這都對就業形成較大壓力。二是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居民對未來的收入預期持較為悲觀的態度,消費動力不足。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第一財經分析,只要海外疫情未根本好轉,我國面臨的“輸入壓力”將持續存在,境內疫情的“反彈壓力”不會輕易消除。這就意味著接觸式、聚集性的場景消費還將面臨沖擊。但2022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面臨價格方面的支撐,消費增速大概率上行。
隨著歲末年初消費旺季的到來,近段時間以來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搶抓節日旺季力促消費,并明確了今年推動消費市場回暖的重點領域和方向。
發改委16日發布《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提出10個方面的工作舉措,包括打造線上節慶消費提質升級版,乘勢而上擴大居民冰雪消費,進一步激發智慧零售新活力,積極發展綠色消費,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等。
業內分析,隨著新一輪促消費政策發力,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將進一步提升。2022年消費增長將繼續修復,總體增速將好于2021年。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