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開年,外資基金就“卷”起來了。
1月4日,貝萊德基金宣布正式發行第二只港股基金——貝萊德港股通遠景視野。而距離它發行第一只A股基金只有短短三個月。如此密集的節奏讓一些尚在籌備開業或申請公募資格的外資按耐不住。
貝萊德基金是中國首家外資獨資基金公司,目前已經步入正軌。已經拿到國內公募牌照的外資機構還有路博邁和富達國際,正等待開業。而施羅德、范達、聯博等已向中國證監會遞交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設立申請文件,但尚未獲得最終核準。此外,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瀚亞、瑞銀等亦有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的意愿。
幾乎可以預見的是,外資機構搶灘中國資管市場的角逐,將在2022年繼續。
貝萊德加碼A/H市場
違約風險、流動性等問題困擾之下,純債策略已經不是外資基金的首選,而市場更熱、人氣更高的股市更受青睞。
2022年1月4日,貝萊德發行一只港股基金,募集期截止至1月21日。三個月前,2021年9月末,貝萊德率先發行了主攻A股的基金,當時募集了近67億元人民幣,對于外資尤其是主攻基本面多頭策略的外資,這一成績已頗為喜人。畢竟眾多還未“轉公”的外資私募的規模大都在10億甚至5億元以下。
“貝萊德就是想利用先發優勢,趕緊先上量多發產品,這的確給予其他外資一定壓力。” 一家外資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據記者了解,該港股基金股票的比例為60%-95%,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占非現金基金資產的比例不低于80%。
“作為基金公司,有時需要順勢而為,有時則需要提前布局,例如這次的港股基金,這是一款配置型產品,因此風格比較均衡。” 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對記者表示。
談及重點關注的投資主題,貝萊德基金投資總監兼該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陸文杰對記者表稱,港股就是一個博弈市場,有不同性質的資金、投資者、投資偏好,因此重點關注國際投資者和中國投資者在港股市場上都能得到共同認可的長期投資主題,包括新能源、電子化工業自動化、國潮消費以及醫藥外包等領域。
此外,陸文杰也認為,隨著中國PPI從2021年10月觸頂下行、CPI上行,中下游企業將受益,港股市場偏中下游的公司較多。同時,去年遭遇殺跌的互聯網板塊也有較大的估值修復機會,這一板塊仍是中國核心創新能力的體現。
但就目前來看,港股的壓力難言完全釋放。截至1月4日,恒生指數1年跌幅達15.23%,1月5日又大跌1.78%,2021年最低觸及22,665.25點的近兩年新低。 一方面,國際資金仍存在持續流出的跡象;另一方面,中概股監管和行業監管的不確定性仍在影響市場情緒,眾多在香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的估值邏輯開始從成長轉向價值。
“港股估值低,但基本面還沒到絕對低點。在全球主要股市中,2021年香港股市表現最差,恒生指數下跌約13%,恒生科技指數下跌約32%。香港股市估值本就不高,下跌后性價比更加突出。無論是市盈率(TTM)還是市凈率(LF),恒生指數均低于其他股指。但是,港股下跌有互聯網平臺企業和房地產行業的下行原因,同時還有匯率等宏觀原因。如果風險繼續暴露,港股再下跌,應該就是買入良機。”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表示。
逐鹿中國資管市場
除了先行一步的貝萊德,還有多家外資正躍躍欲試。
目前,最有希望開業的外資公募基金是富達國際和路博邁。2021年8月6日,證監會公告稱,核準設立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為3000萬美元。富達基金公司經營范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基金銷售、私募資產管理等;同年9月22日,路博曼也獲得了核準。但目前,上述兩家基金均未開業,開業前仍要通過監管方面的現場檢查。
此外,2020年年底,證監會網站顯示,已接到聯博香港有限公司提交的在中國境內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申請材料。但目前,證監會何時核準仍是未知數。聯博主打“量化+基本面”的投資策略,由于A股市場擁有4000多家上市公司,研究員很難實現全覆蓋,因而該機構認為,通過量化引入的各種因子,將使機構對投資者行為有更好的辨識度。
目前,還有多家外資私募正在籌備轉公募的計劃。畢竟私募的投資門檻在100萬以上,要快速做大規模并不容易,而且私募的展業范圍有所受限,例如外資尤為感興趣的中國養老金投資業務,要求公募基金規模達到約200億元的門檻才能申請相關資質。
據記者了解,這一段時間,外資機構都忙于擴招投研團隊、銷售渠道人士等,甚至不乏機構面臨物色不到合適的董事長等高層人士的情況,深諳海內外展業邏輯的“全球本地化”(glocalization)人才對于在中國展業的外資機構尤為關鍵,否則文化沖擊將成為機構前行路上的“攔路虎”,疫情也使得事態進一步復雜化;挑戰還在于,目前眾多外資主打基本面多頭策略,但事實上,這一策略在中國本土市場的競爭已十分激烈,投資者目前關注的并非外資的“海外光環”,而是本地化投資實力。
不過,機構都看好中國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的廣闊前景,因而愿意提前布局。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此前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潛力很大、市場規模很大,中國亦面臨著不斷加快直接融資發展、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的任務。同時,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使得該市場對財富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加。
縱觀全球資管行業發展經驗,中國資管行業有三大機遇:一是養老金,二是高凈值客戶,三是居民財富再配置。中國居民資產從房地產和存款向金融資產的轉移,也將為資管市場帶來新的增長。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