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89個國家和地區報告了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國部分周邊國家疫情快速增長,“外防輸入”壓力持續增大。
12月20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上表示,防范境外輸入疫情重中之重是口岸,關鍵是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強化疫情源頭管控和人員安全、有序流動。
在持續的“動態清零”政策下,“輸入”成為中國新冠疫情最主要的源頭,也是中國新冠疫情防控的重點,特別是當傳播速度較快的奧密克戎出現時。
中國天津、廣州、長沙等地報告發現奧密克戎變異株輸入病例,個別地區報告奧密克戎變異株輸入病例導致的本土病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雷正龍表示,這提示中國對于奧密克戎變異株的防范絲毫不能放松。
加強奧密克戎防控
目前,中國正在部署和加強奧密克戎變異株防控工作。
12月2日,入境人員進入韓國仁川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的新冠檢測中心。新華社圖。
據雷正龍介紹,一是堅持“人物同防”,強化口岸外防輸入。落實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加強口岸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的各項部署,嚴格落實入境人員全流程閉環管理。對口岸高風險崗位人員,落實規范防護、閉環管理和高頻次核酸檢測等防控要求。加大高風險國家入境物品抽檢比例,做好物品表面的預防性消毒。
二是強化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嚴防交叉感染。嚴格落實集中隔離場所工作人員規范防護、閉環管理等防控要求。落實隔離人員足不出門、錯峰取餐,避免交談等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強化隔離點公共區域的通風和消毒措施,對被污染的區域進行終末消毒。嚴格隔離人員解除標準,滿足人、物、環境三樣本陰性方可解除隔離。對于集中隔離場所內發現的核酸檢測陽性人員,要立即回溯流調,對風險人員重新計算和延長隔離時間。
三是強化監測預警。密切關注全球和我國周邊國家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趨勢,加強新型變異株監測,對所有符合條件的輸入病例、入境物品及相關環境陽性樣本開展病毒基因序列測定,如測序結果為奧密克戎等新型變異株,立即報告當地聯防聯控機制,組織專家研判疫情傳播風險,強化針對性防控措施,堅決果斷開展疫情處置。
四是強化疫情應急處置。疫情發生后立即啟動應急指揮體系。盡快完成流行病學核心信息調查,精準劃定和管控相關風險人群和區域,及時追蹤判定密切接觸者和密接的密接并轉運至集中隔離場所。更加強調“四早”措施落實,控制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邊境防控壓力劇增
無論是人和物,都是新冠病毒潛在的載體,所以邊境的人和物的防控壓力劇增。
移民管理局邊防檢查管理司司長劉海濤介紹,中國海運航線和服務網絡遍布全球,入境國際航行船舶日均400余艘次,新冠肺炎疫情經海上輸入風險很高。為進一步精準做好國際航行船舶船員的疫情防控,保障國際海上物流供應鏈暢通,全力防范疫情經海上輸入,國家移民管理局采取了“推行一個碼、設立一通道、嚴格三個不”的措施。
“全面推行中國邊檢登輪碼,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于今年12月10日在全國129個水運口岸推行中國邊檢登輪碼。實現涉疫高風險船舶提前預警,港口工作人員登離輪無接觸式申報,登離輪人員健康碼、核酸檢測結果、疫苗接種信息自動核驗,登離輪信息一鍵查詢。”劉海濤表示。
截至目前,邊檢登輪碼注冊用戶已超過8.5萬,覆蓋的港口泊位超過3800個,移民邊檢機關已向屬地聯防聯控機制預警推送高風險國際船舶數據4100余條,配合溯源流調2000余人次,為加強國際航行船舶風險預警、登離輪人員全流程監管、港口工作人員閉環管理、染疫人員溯源流調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外,中國還設立了海員入境專門通道。在移民邊檢機關檢查場所設立國際航行船舶海員入境專用通道,進一步強化入境出境分區、海員和港區工作人員分流、不同風險等級人員分類,嚴防人員混流、交叉感染。
三是嚴格落實非必要“不登輪、不登陸、不搭靠”措施。加強國際航行船舶和人員的入境檢查,嚴格在港期間監管。針對近期發現的企圖持用偽造核酸檢測陰性證明辦理登輪證件的情況,進一步加大審查監管力度,從嚴審批登輪搭靠證件和臨時入境許可,確保非必要“不登輪、不登陸、不搭靠”。對于確有必要上下船的換班船員和港區工作人員,督促其做好在船和生產作業期間的自我防護,確保防疫安全、保障正常作業,助力國際海上物流供應鏈暢通。
而對于人的防控,劉海濤建議,近1個月來,全球新增確診病例環比上升30%多。許多國家再次收緊入境限制、關閉邊境口岸、延長入境人員隔離時間。國家移民管理局將毫不動搖、不折不扣地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繼續堅持從嚴的出入境政策、執行非必要非緊急不出境,確保人民群眾過好“兩節”。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