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部分暴雷房地產企業的“拆雷”工作已在進行中。近日,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并購金融服務的通知》,鼓勵大型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并購存在困難的房企的優質項目,以市場化方式出清風險。
過去,盡管房地產行業杠桿較一般行業更高,但個別企業遭遇流動性危機,并不會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因為房企手中不缺項目資產,可以通過項目收并購方式逐步化解風險,比如2017年時著名的萬達和融創、富力之間的“世紀大并購”,以及2020年世茂、福晟的整體并購案。
不過,類似過去的大宗收并購案例在今年下半年卻變得十分罕見,原本被給予厚望成為新的“白衣騎士”的央企國企和優質民營房企,并沒有積極出手,以至于半年時間內,幾乎沒有打包出讓大宗資產的交易發生。
收并購熱度不再
“今年下半年以來就不看任何住宅項目了,現在大部分住宅項目的盈利測算,都不符合我們的要求。”一家大型房地產投資管理平臺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
目前,監管層正在推動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在政策上給了較多支持。除了前文所提及的“通知”,在12月初,監管部門就曾表示會合理發放并購貸款,促進房地產行業和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然而在現實層面,今年下半年以來,被風險房企擺上貨架的各類項目,大部分都遭受“冷遇”,即便打折出讓,感興趣者也極少。
大型民營企業、央企和國企,被鼓勵出來以市場化方式收購項目,但是有央企人士表示:“央企國企也沒有‘余糧’了。”
比如,央企華僑城也在將旗下項目擺上貨架。“今年下半年能拿錢出來買地的企業很少。招商、保利、華潤也都沒拿很多地塊了。即便資金沒有問題,‘三道紅線’還在束縛著大家,因收并購項目而帶來的被動負債,會不會計入‘三道紅線’,仍然是關鍵。”上述央企人士稱。
大型民營房地產企業,也都面臨各自問題。今年數度出手收購風險房企的物業公司、為它們緩解燃眉之急的碧桂園服務,近期也宣布未來6個月不會進行重大資產收購交易了。
因為受到物管企業的業務動態及外部行業環境的影響,碧桂園服務股價出現較大波動,因此一周前碧桂園服務公告稱,六個月內碧桂園服務及其附屬公司,以及關聯方碧桂園集團,預計不會發生對價超過2億元(無論個別或合并)的重大資產出售或收購交易。
另一家大型民營企業融創,曾被稱為“并購王”,孫宏斌曾多次擔當“白衣騎士”角色,拯救暴雷房企于水火,如今融創為了自身流動性,不得不處置自己的部分資產。
二手市場供大于求
即便部分企業有余力、有資金額度,也對二手項目缺乏興趣。
某大型投資管理平臺年底仍有投資房地產項目的額度,但是“錢花不出去”。內部人士稱:“市場不好的話,賬算不過來,我們如果貿然投資,會被追責。”
關鍵在于大家對明年的房地產市場不夠樂觀。一家房企人士也表示,市場明年會不會好,還不好說。目前來看,房地產長期看漲的趨勢已經改變,房地產稅出臺預期也較為強烈。
此外,被出險房地產公司擺上貨架的項目,在有余力收購的公司眼里,并沒有那么優質。“好的項目早就被他們各自處理了,剩下的項目都不優質,有復雜的融資結構,出險企業的負債率都很高。更何況,我們有更好的選擇,一手地塊都很干凈,在公開市場很容易獲取,今年地方政府都積極邀請我們去拿地。”一位央企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稱,據他觀察,市面上打折較多的項目,基本上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真正優質的資產,依然叫價比較高,即便是暴雷房企也不愿賤賣處理。
一家正在叫賣資產的企業人士向記者印證了這種情況:“我們確實在堅決在處置項目,商辦、酒店、住宅等都有叫賣,但是不可能在價格上折讓太多,我們還沒到山窮水盡的程度。”
買賣雙方的價格預期還處在博弈階段。對于買家來說,現在它們不急于出手。“假設評估是100塊,等降到40塊,我才會買。”一家房企人士稱。
優質房企慎重出手,也符合監管要求。“通知”的核心要點之一,就是只應該收購出現困難房企的優質項目,強調被收購主體自身條件要好,否則有可能拖垮優質房地產企業。
看來在政策層面,仍然鼓勵房企適度而行、風險可控。盡管在貸款審批流程方面會加快、在預售資金監管方面會優化,但總體仍強調風險控制和貸后管理,要求房企做好收購前的盡職調查和信貸審查。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