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密克戎(Omicron)變體出現,讓公眾對于“春節過年”又有了擔憂,“就地過節”的說法此起彼伏。這個春節到底如何過?新冠防控政治如何精準、進一步縮小范圍?
12月1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認為,關于春節期間是不是就地過年的問題,要基于風險研判,全國不能“一刀切”,各地基于風險因素進行綜合分析評估,因地制宜地出臺相關政策。
作為呼吸道傳染病,人口流動會導致病毒的傳播,特別是春節會涉及到幾億人的流動。如何防控流動所帶來的風險,成為需要提前考慮的問題。
梁萬年認為,從專業的角度,有幾個因素要考慮:一是要承認元旦春節的人口流動是有風險的。因為人們接觸頻繁了,容易造成一些聚集,社交距離也在縮小,這樣病毒很容易傳播;二是冬季本身就是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人群在冬季的自我抵抗力,尤其是呼吸道傳染病的抵抗力也是在下降的,更容易被感染。所以要認識到這些風險。
但是,從抵抗力角度看,中國具備了很多有利因素。“比如,我們國家疫苗累計接種已經超過26億多,人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比如,現在發生的病例基本都是和境外有關系的,本土基本上是沒有傳染源存在,所以應該說本土基本上是安全的,只要把‘外防輸入’進一步做實做好,總體上是安全的。”梁萬年表示。
截至12月17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26億6183.8萬劑次,完成全程接種的人數為11億8628.9萬人。
關于因地制宜地出臺相關政策,梁萬年建議,各地首先要分類考慮,從全國來說,一些重點地區,特別是一些重點人群,還是要嚴格執行現行的一些防控政策。
從2021年8月,中國就開始進入全鏈條精準防控的“動態清零”階段。在疫情發生后,高效地處置散發病例和聚集性的疫情,力爭在一個最長潛伏期內防控住疫情,以最小的社會成本獲得最大的防控成效。
梁萬年解釋稱,關于精準防控的科學內涵,主要包括一下幾點:
一是要精準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因為只有精準的流行病學調查,加上大數據和相關技術的結合,才能對傳染源的判定、傳播范圍的判定、疫區的劃分、疫情態勢的走向做到比較科學和客觀的判定;二是要精準地開展疾病的監測和檢測;三是要精準的劃定疫區范圍;四是要精準地劃定密切接觸者,并實施精準管理。這里特別強調,除了進行疾病和癥狀的監測和管理外,尤其要關注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詢方面的服務工作;五是要精準地開展臨床救治;六是精準統籌疫情防控與社會經濟發展。
“不能因為春節、元旦而改變我們本來的一些防控策略。對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還是倡導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梁萬年同時強調,第二個方面是分區。尤其中國的區域相當大,不能“一刀切”,比如現在處于疫情中高風險的區域,還有特殊區域比如口岸、邊境的一些地方,北京在籌備重大活動,馬上冬奧會、冬殘奧會要開展的這些地區,還是要繼續保持相對嚴格的管控措施。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