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科技研發投入對經濟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
我國哪些城市研發投入最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18個重點城市數據發現,北上深三強均超過1500億元,處于第一集團,其中北京超過了2300億元;另一個一線城市廣州位居第四,但僅為深圳的51%,第五名的蘇州進一步逼近廣州。
需要說明的是,統計的18個城市為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部分強二線城市由于數據未發布,沒有納入統計。
北京2020年研發投入最大,達到2326.6億元,北京的研發強度也最高,達到6.44%。北京的高教科研實力首屈一指。同時,北京的高新產業發展在全國領跑。2020年,北京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高達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多出10000多家。
北京之后,上海和深圳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616億元和1511億元。其中,上海擁有大量跨國企業,總部經濟、研發創新等十分突出,而且高新技術企業達1.7萬家,較2016年的6938家增長145.2%。深圳雖然沒有太多實力高校,但去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超過1.8萬家,尤其是擁有華為這樣的龍頭企業。
其他城市與第一集團均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其中,廣州以775億元位居第四,僅為第三名深圳的51%。另一方面,位居第五的蘇州也達到762億元,與廣州的差距僅有13億元,差距比上一年縮小40億元,若按照當前的趨勢,未來蘇州研發投入很可能趕超廣州。
在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的帶動下,蘇州等周邊城市近年來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7月22日科創板開閘兩年之際,科創公司數量排名前五的省份分別是江蘇(60家)、廣東(51家)、上海(43家)、北京(42家)、浙江(26家)。其中,蘇州貢獻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已達33家,占科創板企業的11%,在全國各大中小城市中位列第三。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蘇州GDP總量位居普通地級市第一。但這幾年也面臨著土地、勞動力等成本上升的制約,蘇州這幾年一直在補科教等方面的短板,蘇州的產業轉型升級在地級市里面是做得最好的,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也比較好,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十分突出。
丁長發說,蘇州吸收的外資企業,總體上技術含量是比較高的。同時,蘇州背靠上海,接受上海的溢出效應十分顯著。近年來蘇州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過程中,上海的服務和輻射帶動作用對它都十分關鍵。
位居第六的杭州,與蘇州之間存在不小的差距,比蘇州少182.79億元。分地區看,杭州R&D經費投入超過50億元的區、縣(市)有4個,分別為濱江(占30.2%)、余杭(占20.9%)、西湖(占11.7%)和蕭山(占10.1%)。R&D經費投入強度超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4個,分別為濱江(10.02%)、錢塘(4.43%)、西湖(4.27%)和余杭(3.96%)。
在研發投入前十強城市中,武漢2020年的具體研發數據未明。不過,根據今年4月當地媒體的報道:武漢市科技發展促進中心統計分析部介紹,R&D一般與當地GDP比重有一定關系,2019年武漢市的R&D占GDP比重3.20%,2020年度的填報工作剛結束,就填報過程中的數據分析看,受疫情影響,2020年度的R&D可能會出現負增長。由此可見,2020年武漢的研發投入應少于前一年的519億元。
18個城市科技研發投入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公開數據整理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