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復蘇并走向正常化,面對國際疫情蔓延、極端天氣等沖擊,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但近來,經濟增長出現波動,三季度GDP同比增長4.9%,超出市場預期下滑至5%以下。
“近期經濟面對巨大的下行壓力,三季度GDP增速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國內的投資、消費相對疲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在日前舉辦的興業銀行“私人銀行成立十周年暨優秀管理人頒獎盛典”活動上表示,具體來看,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
首先是疫情原因,“這個問題不徹底消除,中國經濟很難完全恢復,特別是服務業。”樊綱說道。
其次是三季度限電導致的電力、能源短缺問題。這一方面是考慮到發電成本,發電企業自身不想發電;另一方面則是相關地區在執行能耗指標上較為嚴格,對經濟增長產生明顯影響。“我們確實還要發展,但不能過度追求一方面的指標而放棄另一方面,不能由一個指標來決定經濟發展。”樊綱稱。
再者是房地產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樊綱表示,房地產市場不具備系統性風險,但有結構性、企業性的風險。“如果現在全國的房地產市場都價格暴漲,或者都到了一個高位,泡沫要破裂才屬于系統性風險。目前,國內并不存在這種全面風險和系統性風險。”
但要注意的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存在結構性風險。樊綱進一步分析稱,中國過去的城鎮化政策促使了大城市的人口流入和小城市的人口流出,這種差異導致了結構性的風險。
“2014年以后,大城市中人口流入的城市房價暴漲,小城市中人口流出的城市房子賣不出去;隨后,到了2015年供給側改革,提出‘去庫存’,這不是指工業生產的庫存,而是指庫存的房子。”樊綱說,在小城市賣不出去的房子會導致整個房地產集團的現金流受到影響。
與此同時,企業性風險也在凸顯。樊綱認為,這主要體現在房企缺乏對市場規律的敬畏之心,用高杠桿到處擴張、投資。而結構性風險疊加企業性風險,使得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發生變化。“這個問題對三季度的經濟有重大影響,不過現在對房地產政策已經進行了一些調整,房市基本穩定。”
未來,樊綱稱,針對經濟表現,相關政策仍需調整。從某種意義上看,導致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的一些因素到明年年初將基本消失,再加上今年財政狀況表現較好,將為明年大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留下較大空間。“我們要積極地用政策調整經濟,這也是經濟的特點。”
近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宏觀政策要穩健有效。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