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從玩家數量來看,中國云計算市場已經相當“擁擠”,但在德勤的最新預測中,中國市場在未來十年仍處于高速發展期。
12月10日下午,德勤中國云服務領導合伙人劉俊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亞太地區公有云支出將以每年28%的增速擴大,從2019年的321億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1160億美元,繼而帶來規模可觀的生產力及經濟效益。“中國云市場是準備最佳的市場,2020年到2024年,中國公共云支出增長250%,達到680億美元。”
從發展階段來看,“云計算”對于中國市場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匯。
據中國信通院統計,過去幾年,我國云計算市場增速超過30%。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091億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的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9.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
但與國外的云計算產業水平對比,我國的云計算產業發展依然任重道遠。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在一場會議中表示,美國的云計算專利超過30多萬件,我國僅有6萬件,而在應用方面,美國企業的上云率達到85%以上,歐盟企業的上云率達到70%左右。但我國企業的上云率僅達到30%,工業、交通、能源、傳統行業的上云率更低,大約在20%左右。
“在模式方面,國外的公有云占絕對主導地位,我國企業的用戶,尤其是傳統企業和政府機構更傾向于私有云的部署,從而失去了利用公有云上網的豐富業務類型的產業發展機會。”聞庫說。
劉俊龍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的云計算廠商仍處于競爭的初級階段,還沒有達到深度應用的階段。“中國的云計算市場在亞太地區是最領先的,這依賴于數字化的環境,但目前上云的企業中多以互聯網以及高科技企業為主,傳統行業的上云才剛剛開始。”
劉俊龍認為,目前國內的云計算廠商中,既有阿里、華為、百度、騰訊這樣的云巨頭廠商,也有跨國云巨頭的參與,同時衍生出了垂直領域的各種云服務廠商。“與國外相比,中國的市場更加復雜,選擇也更多,比如今年討論最多的是云原生架構,但討論意味著市場還處于啟蒙階段,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IaaS、PaaS和SaaS層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以SaaS為例,根據IDC報告顯示,2021上半年中國公有云SaaS服務市場同比增長39.4%。IDC預測,到2025年,中國公有云SaaS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27.6億美金。
作為SaaS服務廠商之一,金蝶集團董事會主席、CEO 徐少春在此前的一場采訪中對記者表示,過去一年里金蝶完成了44家大型企業的國產數字化改造,將大企業原來用的國外ERP系統替換成金蝶的EBC系統。
“在大企業的管理軟件領域,未來的三到五年,中國廠商有信心超越國外廠商。”徐少春表示,目前中國服務商的產品技術能力不一定弱于外國廠商,還存在差距的是生態,但用兩三年的時間基本上可以建立起來。
華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提到,當前外資品牌仍占據國內高端ERP市場主要份額,信創產業由政府向電信、金融等關鍵領域拓展,國產經營管理軟件有望把握軟件國產化帶來的新機遇。對比美國,中國上云企業數量僅為美國的1/14、SaaS市場規模僅為美國的1/4、企業平均賬號單價僅為美國的1/12,市場具有較大發展空間。
德勤經濟研究所(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則預估,云服務部署將于2020至2024年間為亞太區經濟貢獻1600億美元的經濟增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