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市首日大跌后,Grab股價在一周時間內持續下跌。截至12月10日,Grab股價為8.08美元,較發行價已經下跌27%。
對于Grab股價持續下跌,博通咨詢資深金融分析師王蓬博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Grab一直處于虧損狀態,仍然需要持續燒錢補貼。此外,它的估值相對而言已經處于高位,而且疫情期間旗下業務會受影響,盈利可能持續受到不確定性影響,上述因素導致二級市場有所擔心。從市場看,東南亞市場相對于國內市場較小,發展空間受限。
從業務構成看,Grab更像是國內滴滴、美團和支付寶的混合體。根據招股書,Grab目前在8個國家/地區的465個城市開展了業務,通過多場景實現高頻本地化消費服務,包括外賣、叫車、雜貨配送、電子支付、金融服務等。
“燒錢”仍然是Grab面對的難題。在12月3日納斯達克敲鐘之前,Grab已經連續多個季度公布財報。Grab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收入同比下滑9%至1.57億美元,主要受疫情影響多個地方的網約車業務無法開展。疫情同時影響了Grab的月活用戶,三季度用戶為2210萬,同比下降8%。此外,三季度Grab凈虧損為9.88億美元,虧損同比上升59%。
具體業務上,三季度Grab網約車業務的收入8800萬美元,同比下降26%,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8%至4900萬美元,金融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1%至1400萬美元。
對于盈利問題,Grab聯合創始人兼CEO Anthony Tan此前曾表示“我們不認為增長和盈利能力是相互排斥的。我們在一個市場機會巨大、垂直領域滲透率低的市場中運營,我們確實相信我們擁有成本領先優勢。”
為緩沖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Grab在11月宣布與電商平臺Lazada合作,為Lazada賣家在新加坡提供當日送達服務。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在一份報告中表示,Grab 的上市將為其“現金消耗”提供更大的現金緩沖,但它表示該公司的“信用質量繼續受到其虧損業務的限制,未來12個月的自由經營現金流可能為負值。”
同時在東南亞地區Grab并非沒有對手。Grab的競爭對手包括區域互聯網公司Sea和印度尼西亞的GoTo。外媒此前表示GoTo計劃在完成預期的20億美元私人融資后,于2022年在當地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并且將在美國上市。
不僅是Grab,Grab的股東Uber也擁有網約車、外賣以及貨運等業務,上市2年依然處于虧損狀態。Uber第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2%至48億美元,凈虧損為24億美元。三季度Uber網約車業務收入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62%。減少補貼是盈利的關鍵,財報顯示由于銷量增加和司機激勵減少,網約車業務調整后EBITDA利潤率連續改善。
不僅是Grab上市后股價表現不佳,國內的互聯網出行平臺嘀嗒的上市之路已處于停滯狀態。今年4月,嘀嗒出行向港交所遞交了第二版招股書,根據港交所官網,這版招股書已經處于失效狀態。易觀汽車出行行業高級分析師何奇表示,嘀嗒上市擱置主要還是營收利潤能力太過薄弱,順風車作為其主要業務,在當前的監管收緊的情況下,嘀嗒充滿了不確定性,接下來為了滿足平臺監管合規化要求所付出的成本也會增加。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