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5G、云計算引發的數字經濟基礎建設正在突飛猛進,但是如何讓這些基建發揮作用?這成為當下行業發展的關鍵。
日前,在“2021數字經濟論壇”上,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聞庫表示,根據中國信通院組織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的上云率僅達到30%,工業、交通、能源、傳統行業的上云率更低,大約在20%左右。
數字基建時代已經到來。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下稱“工信部”)持續增強網絡供給和服務能力,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據工信部發布的數據,5G商用以來,5G基站數量已經達到了115.9萬個。5G終端連接數達到4.5億戶,千兆光網具備覆蓋的2億家庭的能力。
據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二級調研員梅杰在上述論壇上表示,中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光纖和移動寬帶網絡,5G網絡覆蓋全國所有地市,超過97%的縣城和40%的鄉鎮。
而從產業規模來說,據中國信通院統計,過去幾年,我國云計算市場的增速超過了30%。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2091億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根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的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9.2萬億元,居世界第二。
但在應用層面的進展上,與建設的速度拉開了距離。
聞庫表示,我國云計算產業雖近年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國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在應用方面,根據麥肯錫等研究機構的數據,美國企業的上云率達到了85%以上,歐盟企業的上云率達到了70%左右。根據中國信通院組織機構的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的上云率僅達到30%,工業、交通、能源、傳統行業的上云率更低,大約在20%左右。在模式方面,國外公有云占絕對的主導地位,我們國家企業的用戶,尤其是傳統企業和政府機構,更傾向于私有云的部署。
“目前的現狀,失去了利用公有云上網的豐富業務類型的產業發展機會。”聞庫表示。
事實上,以5G、云計算等行業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帶動了以云存儲為代表的細分行業快速發展,成為數字經濟領域具有巨大潛力的細分新興行業。但在數字經濟細分行業仍存在諸多不足,例如標準規范缺失、信息安全難保障等問題也在逐步凸顯。
原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教授季曉南認為,中國數字的產業化相對進程較快,但是也存在數字孤島現象、分割使用以及安全等問題。不過相對數字產業化,目前更突出的是產業數字化問題。
“不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智能化都是剛剛起步。包括硬件、軟件、管理體制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短板,不利于統一推行數字基建的建設。我國工業要邁向高質量發展,實現智能化,行業特別是產業的數字化進程要加快。”季曉南表示。
而對于數字化基礎建設可能帶來的碳排放問題,聞庫建議,要推進節能減排,加強云計算領域碳達峰、碳中和研究,盡快制定云服務和相關碳排放的核算方法,鼓勵云服務商積極開展云服務低碳技術和創新研究,進一步利用云計算技術賦能企業和全社會節能減碳。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