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現出中國人口空間分布有三個特點:人口正增長的地區是沿海城市和大城市、人口流動的趨勢向中心城區集中、中西部包括東北人口嚴重負增長。
這種新的人口空間布局,對公共服務的最大影響就是教育,因為沒有任何公共服務像教育這樣依賴于空間。
如果是醫院,如果建得遠一點,看病的時候打個車就可以過去了。但學校不是這樣,學校必須跟居住人口有關,而人口普查也是按照常住地來統計的。
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從事服務業
為什么要讓教育和人口空間分布一致?因為它會影響中國建設人力資本大國。
人口在流動過程中可以提高教育的回報率。教育的回報率基于兩點,讀書所帶來的收入提高和城市生活經驗的積累。
中國已經進入以服務業為主的階段,服務業在GDP和就業當中所占的比重都已經超過制造業,尤其是就業,制造業實際上是負增長的。今天的農民工群體已經完全不像十幾年前那樣在工廠里做工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從事服務業。服務業需要跟人打交道,需要跟人交流,不像在制造業培訓三天就可以上流水線,而是需要有城市生活經驗的積累來融入城市。
人口規模增加一倍,可提高教育回報率0.6個百分點
此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相比2010年,2020年15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從9.08年提高到了9.91年。中國勞動力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是初中生,而發達國家是高中生。
所以,中國想要進入到高收入國家階段,勞動力至少要都變成高中生平均水平。如今,城市居民的孩子都是上高中(含職業教育)的,故實際上要提高的是農村戶籍人口受高中教育水平,因為現在大量農村孩子初中畢業以后就不再上學了。
如何有效提高農村青少年高中階段的教育,大家的第一反應是在農村地區加大投資,建更多的學校,提高教育質量,把教師引入農村當老師。但是,如果建了學校給了老師,農村孩子依然不愿意讀書怎么辦?顯然,這種思維方式是不重需求的。
研究教育的回報發現,一是受教育年限和收入增長成正比,二是越大的城市教育回報就越高。與人口流動的方向一樣,人都是往教育回報高的地方去尋找自己收入增長的機會。
研究同樣顯示,人口規模增加一倍,就可以提高教育回報率0.6個百分點。
在今天中國的發展階段,學習效率是非常強的。我最近研究了美團的騎手,發現因為工作比較靈活,他們在不接單的時候就和別人聊天,有時候也在手機上學東西看新聞上網課。我發現那些喜歡聊天的人,接單量更大,收入更高。所以服務業群體里面,利用在城市生活積累的經驗,可以獲得更高的回報。
從今天開始就要建大量的高中
我們研究發現,一個人是不是上高中,與本地和異地加權教育回報有關。說得通俗點,如果我現在作為一個學生,我看到周圍的人讀書都能掙錢,我就讀;如果我看到周圍人讀書不能掙很多錢了,我就不讀了,如此就會產生新的讀書無用論。
我呼吁在人口流入的地方要大量建高中。按照今天的制度,其實只要符合條件,還是可以讓自己的孩子在人口流入地來上初中和小學的,但高中基本上不可以。
未來中國如果要普及12年教育的話,必須要大量建設高中,而且一定是建在人口流入地。
因為教育必須和居住在空間上比較接近,所以大量的高中今天就要開始建,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就會出現未來哪一天終于不得不建的時候,可能連地都沒有了。
所以,我們一定要從需求側去注意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不要把很多事情僅僅理解為給錢就得了,我們要有需求誘導性的政策,讓人口流動起來,到能夠獲得更高收入的地方去,這才能讓今天的孩子們覺得讀書是有意義的。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第一財經獲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銘心而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