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資本市場改革再進一步,北京證券交易所(下稱“北交所”)設立并開市運行,市場體系漸趨完備。
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張望軍在2021年“讀懂中國”全球金融安全與合作論壇上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經過30多年發展已從早期單一、分散的結構發展成為體系完整、層次清晰、功能互補的多層次架構。
“市場結構已由早期的‘倒三角型’轉變為‘正三角型’。”他指出。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滬深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4570家,北交所上市公司82家,全國股轉系統掛牌公司6973家,34家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超過3.6萬家、展示企業超過13.3萬家。
對進一步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張望軍建議從四方面入手,包括拓展市場廣度深度、加大法治供給等。
張望軍指出,30多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體制深層次變革,企業融資需求和社會資金投資需求日益多樣化,我國資本市場體系漸趨完備、服務覆蓋面不斷拓寬、市場功能日臻完善。
例如,在市場功能方面,科創板設立以來,IPO融資金額已占同期A股的近一半。隨著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助力區域協同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強。
張望軍認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一是市場體系建設充分體現了社會各方認識的不斷深化,二是市場發展始終遵循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導向,三是市場體系完善始終以制度創新變革為根本動力,四是市場改革發展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方法。
對進一步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張望軍建議,從四方面入手,不斷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質效。
一是著力拓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廣度深度。進一步完善股權融資市場,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積極穩妥發展期貨衍生品市場和場外市場,持續完善股權與債權、現貨與期貨、公募與私募、場內與場外等有機聯系的多層次市場體系。統籌推進與多層次市場體系相適應的發行、上市、交易、持續監管、投資者保護等關鍵制度創新,扎實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雙向開放。
二是進一步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整體效能。科學把握各層次市場定位,完善各板塊差異化制度安排,不斷增強科創板“硬科技”導向,提升創業板服務“三創四新”企業的能力,發揮好新三板和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作用。堅持各層次市場突出特色、錯位發展,使資本市場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樞紐。
三是強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主體能力建設。持續推動提高上市和掛牌公司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資產重組、收購、分拆上市、股權激勵等制度安排。加強中介機構能力建設,推進證券公司差異化監管,推動建設高質量投資銀行和現代資產管理機構。加快推進投資端改革,壯大理性成熟的市場力量和投資文化,不斷增強市場發展韌性。
四是加大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法治供給。做好與新《證券法》、新修訂的《刑法》的有效銜接,推動相關行政法規供給,建立健全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活動的執法司法體制機制。加強科技監管、分類監管,強化法治約束,增強各類主體守法誠信的觀念和契約精神。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