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出行巨頭Grab周四以特殊目的收購(SPAC)的方式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并成為有史以來完成SPAC合并上市的最大公司,上市前估值400億美元,不過交易首日,Grab股價暴跌超過20%。
雖然被視為“東南亞的滴滴”,但Grab是一個功能遠比滴滴出行強大的“超級App”。通過其應用可以向客戶提供一系列的數字服務,包括交通出行、食品配送、酒店預訂、網上銀行、移動支付和保險服務等。它在東南亞的八個國家和地區近500個城市開展服務,用戶規模達1.87億。
不過東南亞出行行業受到疫情打擊,Grab公布的財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下滑9%,凈虧損從6.21億美元增至9.88億美元。
盡管尚未盈利,但Grab投資陣容豪華,早期投資者包括軟銀和中國的滴滴出行,這兩家公司早在2014年就投資了Grab,也將成為最大的獲益者。此前,Grab已經從軟銀、滴滴出行和Uber等公司籌集了約120億美元的融資,其他的投資人還有高瓴資本、GGV、現代汽車、微軟、平安資本、豐田汽車等。
貝恩公司東南亞私募業務負責人烏斯曼·阿赫塔爾(Usman Akhtar)表示:“這個巨大的市場不僅值得初創企業關注,而且全球的投資者也都開始關注東南亞的投資機會。”
Grab上市后,公司聯合創始人CEO Anthony Tan仍然擁有最大的話語權,他與另一位聯合創始人Tan Hooi Ling以及公司總裁Ming Maa控制著公司60.4%的投票權,不過他們的股權占比降至3.3%。
“我們不認為增長和盈利能力是相矛盾的。”Anthony Tan表示,“我們在一個市場機會巨大、垂直領域滲透率都仍然較低的市場中運營,我相信我們擁有成本領先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與Uber、Lyft等出行公司一樣,Grab上市后將會致力于盈虧平衡。星展銀行高級副總裁薩欣·米塔爾(Sachin Mittal)表示,虧損是企業加大市場擴張、獲得更多市場份額的一種表現,這可以幫助企業占據更多市場,擴大規模效應并降低運營成本。
除了出行領域,目前Grab正在加大金融服務領域的投入,金融服務的增速正超過打車業務,并有望成為Grab下一個最大的收入來源。米塔爾認為,該公司尚未證明其在金融科技領域的市場領導地位,短期內金融業務可能仍是高增長、燒錢的業務,上市后的資金將會用于發展金融科技。
Grab上市后的暴跌也反映了市場對于SPAC上市的顧慮,目前行業正在繼續克服監管挑戰。在美國SPAC上市發行量創下8個月的紀錄高位后,今年9月開始顯著回落。不過根據研究機構SPAC Insider的數據,今年10月份的SPAC新交易數量又開始回升,達到9月份的近兩倍,也高于去年同期的數量。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