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決策層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下稱“雙碳目標”)藍圖后,近期相繼發布系列詳細規劃和配套政策,備受關注。
國家發改委近日披露,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等領域實施方案和《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已編制完成,審議通過后將按程序印發實施。并稱未來將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強度。
眾所周知,欲節能降碳,能源結構轉型是關鍵一步,作為最重要的能源,電力的市場化改革無疑是最近的焦點。10月15日起實施的《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下稱《通知》)明確,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上下浮動原則上均不超過20%”,高耗能企業市場交易電價不受上浮20%限制。截至目前,已有29個省份發布相關通知,推進燃煤發電上網電價的市場化改革。其中10余個省份明確高耗能企業購電價格為基礎電價的1.5倍。
《通知》的重點是四項改革內容,即有序放開全部燃煤發電電量上網電價,擴大市場交易電價上下浮動范圍,推動工商業用戶都進入市場,保持居民、農業用電價格穩定。核心是真正建立起“能漲能跌”的市場化電價機制,以加快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電價的機制。
就目標而言,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革,既有利于煤電供給側更好地釋放產能,提高煤、電兩大行業的市場化保供能力,又有利于需求側強化節能意識,改善節能手段,保障節能效果,還可以推進全社會產業結構優化,促進產業鏈供應鏈轉型升級,可謂一舉多得。
從保供應的角度看,此前全國部分地區出現斷電、限電,原因之一是煤炭價格過高但電價相對固定,煤電價格倒掛讓發電企業缺乏動力。電力市場化改革后,可針對部分行業企業實施電價上浮,增加了供電方的定價自主權,不至于倒逼發電企業在電力短缺的情況下選擇置身事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主持召開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時提出,供給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須以保障安全為前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足見保能源供應的重要性。
同時,通過電價的浮動權限設置的市場化手段,亦能增強用電方的節能意識,引導工商企業理性用電、綠色用電,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如上市公司濱化股份回應投資者對電價上漲影響提問時稱,電價上調將增加公司生產成本,公司將通過努力降低能耗、合理安排生產、積極開拓市場等措施減少電力成本上升帶來的影響。
有統計顯示,電力市場化改革對全社會居民和企業的運行成本影響有限,因為改革不涉及居民、農業等用戶,大部分行業受上浮20%限制,但對高耗能企業沖擊較大。很明顯,這將倒逼高耗能企業投資改造現有設備和技術,提升電力利用效率,提高能源消費結構中的可再生能源比例。這對雙碳目標乃至經濟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我們知道,此前部分地區拉閘限電和突然斷電是不正常、非市場化的手段,且容易誤傷非高耗能企業乃至居民。實施電力市場化改革后,將有針對性地將矛頭指向高耗能企業,并且對后者而言,自主節電省電總比突然斷電影響小,不至于影響對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行。
可見,電力市場化改革是雙碳目標實現不可或缺的關鍵步驟。當然,要如期實現雙碳目標,還需要財政、金融、產業政策及全社會觀念轉變的支持。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