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開市第二日,盤面有所調整。除3只停牌股外,其余78只股票中,7股收漲,71股下跌。
而開市首日,10只新股全部漲超一倍,收盤價平均較發行價上漲199.80%。成交額方面,16日北交所股票總成交額達44.5億元,較上日下滑54%。
16日,首批8只北交所主題基金也正式發售,分析人士認為這將給市場注入長線資金。
不過,有業內人士指出,北交所股票目前仍面臨估值過高且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北交所目前的價格體系明顯偏高。而且,對于基金公司而言,缺乏足夠的研究團隊支持,很難遴選出優質股票。”上海小郁資產總經理左劍明對第一財經表示。
部分新股估值偏高
部分賣方研究機構和買方機構則認為,“和科創板、創業板相比,北交所股票估值處于低位,增長潛力大”。
一家賣方機構稱:“從市值來看,截至11月12日,從新三板精選層平移至北交所的企業平均市值僅為40億元,低于科創板的156億元和創業板的130億元,凸顯中小企業定位;從估值來看,動態市盈率平均為35倍,低于科創板71倍、創業板60倍市盈率。”
“這么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北交所和創業板、科創板上市規則不同。事實上,如果單純以財務數據計算的話,后兩者要比北交所高出4倍以上。”左劍明說。
事實上,無論市值還是凈利潤要求,科創板和創業板對于申請上市的企業要求均高于北交所。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15日收盤,在北交所10只新股中,有4只股票的動態市盈率高于100倍。動態市盈率最低的N廣道(839680.BJ),也達到36.05倍。
“所以買方機構在遴選股票的過程當中,更是要精挑細選標的才行。”左劍明稱
研究團隊配置不足
但據左劍明表示,由于研究人員配置不足,投資經理拿不到專業報告,買方基金經理“并不敢輕易下單”。
“研究覆蓋是北交所面臨的一大問題。在北交所第一批81只標的當中,我們看到賣方研究機構,無論是安信還是中信建投,包括申萬,到目前為止研究團隊還沒有配置齊全,更不要說買方研究機構的配置情況了,所以針對投資標的的遴選研究工作,還屬于初級階段。”左劍明表示。
據他介紹,一般賣方研究機構要組建一個成熟的研究團隊,沒有半年以上是“不可想象的”。
“不可能剛剛拉起了一個班子,研究框架都沒有,就開始寫個股的研究報告。而且一般來說,一家企業的研究報告,起碼需要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編寫過程。此后還有內部風控和合規工作。”左劍明表示。
賣方尚且如此,遑論買方機構。一般來說,基金公司的研究員數量不會超過賣方研究機構研究員的數量。“否則為何買方機構還要購買賣方券商的研究報告呢?”左劍明稱。
左劍明介紹,此前公募基金一般不會組建新三板研究團隊。“只有少數公募基金,比如華夏基金、財通基金組建過新三板研究團隊。”也因此此前在新三板市場中,資金只會扎堆在貝特瑞這樣的頭部股票中,而非覆蓋新三板所有股票。
“研究機構配置不足,就沒辦法給基金經理投資建議,投資經理拿不到專業的報告,是不敢輕易下單的。因為沒有報告做支撐,沒有數據和邏輯做支撐。所以基金經理下單必須得有專業的券商分析報告。”左劍明說道。
針對研究團隊配置問題,多家基金公司也作出了自己的解釋。
華夏基金方面表示,華夏基金在研究北交所相關行業時,依托的是華夏基金大研究平臺,按照行業劃分給行業研究員進行研究、覆蓋。
廣發基金成長投資部基金經理吳遠怡表示,投資研究方面,公司配備了充足的、具有豐富的相關行業經驗的研究員,覆蓋現有的精選層標的,相關研究員已經開始調研、研究;投資研究人員多次參與了北交所相關的主題培訓,深入了解交易規則及相關法規政策;投研人員與相關證券分析師開展過多次交流學習。
此外,流動性不足也在困擾部分買方機構。“因為傳統的新三板交易市場中有很明顯的‘一九’分化現象,只有少數股票能獲得資金青睞。”另一位私募管理人表示。
北交所開市首日表現也加深了他的疑慮。當日收盤,大部分精選層平移而來的個股上演了“高開低走”的行情,同時股價分化十分明顯。71只個股中,只有9只上漲,59只個股下跌。
“不過北交所第一批上市企業是81家,比創業板和科創板設立時都要少,市場可能把流動性做了一個短暫的聚焦。”左劍明對此表示。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