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國中產階級,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來的是《老友記》《傲骨賢妻》《摩登家庭》等經典美劇里的形象:衣著光鮮精致,有車有房有狗,子女接受良好教育。
然而,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最新出版的《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卻揭開中產階級生活的另一面,當一位白領突然失業,再就業難度會超乎預期,最后很多都成為藍領,薪酬和工作平臺完全無法與之前相比。
芭芭拉是位擅長通過臥底來做體驗報道的記者。她曾為了了解拿最低時薪的底層勞工如何生存,假扮過服務生、旅館服務員、清潔女工、看護員、售貨員,在美國不同城市打工,最后寫出《我在底層的生活:當專欄作家化身女服務生》。書出版后很暢銷,芭芭拉在其中提出,底層窮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因為光解決溫飽和住宿,就耗盡了他們的力氣。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同樣是作者臥底后完成的寫作。起因是2002年的一天,她突然發現,為時薪7美元工作奔勞、一次次延遲助學貸款歸還時間、“啃老”等之前一般發生在底層身上的事,在白領中間越來越多,原因很簡單,他們遭遇了失業。芭芭拉認為,白領的困境與藍領不一樣,美國人信奉社會達爾文主義,可以指責藍領階層過得艱辛是因為他們“選擇不明智”,比如沒有拿到大學文憑、經濟不穩定就生孩子,但卻不能這樣評判白領,因為他們“什么事都做對了”,寒窗苦讀拿到高學歷,心里充滿計劃,工作盡心盡力,很多人失業前還拿著高薪——而這竟成為他們失業的原因。
與底層社會的困境相比,白領向下流動的情況卻很少被關注。于是芭芭拉決定假扮成一位失業白領,體驗一番再就業過程。她計劃找一份“好工作”,有健康保險和大約5萬美元年薪——這樣才能過上體面的中產階層生活。她給自己制作的簡歷上,寫著擅長寫作、會活動策劃、有領導力,唯一的缺憾是失業且已過40歲。
芭芭拉滿以為這次體驗不會像《我在底層的生活》那樣苛刻,畢竟想找的工作都是自己擅長的。然而,在長達7個月的努力求職過程中,她一次次受挫、被拒,最后找到的一份工作是沒有底薪、福利和辦公室的保險公司銷售員。求職過程中,她認識了很多失業白領,他們同樣生活艱難。比如一位非洲裔的老師,離婚后搬家,在原州的教師資格證過期導致失業,此后8年她做過電力公司卡車司機、打印店職員、瓷磚和地板安裝工,一直在社會底層徘徊,始終無法回到原來的軌跡。芭芭拉因此感嘆:“白領失業問題,對懷抱美國夢的人來說,是突如其來的棒喝。”
《失業白領漂流記》可以和最近出版的《夾縫生存:不堪重負的中產家庭》結合起來看,該書同樣以美國白領為觀察對象。作者阿莉莎·夸特(Alissa Quart)致力于為社會不平等問題寫作,書中白領的遭遇雖然沒有芭芭拉所遇到的那么極端,但同樣沒法回避:懷孕導致職場壓迫、“996”、崗位將被AI替代……她也提出,就算工作勤勉,白領為何還是不可避免地在階層下滑?并且再次肯定:“這不是你的錯。感到捉襟見肘、焦慮恐慌并不全是你個人的問題。”
兩本書的最后,作者都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問題的建議。但清華大學社會學副教授嚴飛在讀了這兩本書后卻認為,結構性社會不平等導致的求職困境很難打破。“失業者要想改變這一切,從孤獨的絕望中離開,需要的不僅是正視現實的心理,還有破除諸多無形社會壁壘的勇氣。”
(視覺中國圖)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