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11購物節的到來,各地制造業工廠緊急招募臨時工,工人們打地鋪、“三班倒”,加班加點備貨。然而,老板電器位于杭州臨平的茅山生產基地,卻顯得格外平靜。上萬平方米的鈑金沖壓車間內,284臺自動化設備正在自行運轉,空無一人。
“2012年開始對于這個鈑金沖壓車間就嘗試智能制造升級,將部分設備進行機器換人。2016年,車間的自動化水平達到70%左右,今年年初交付的新版本達到了100%,真正能實現了無人化,平時都是關著燈作業的,所以我們也叫‘黑燈工廠’。”老板電器CMO葉丹芃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智能制造升級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迭代。
葉丹芃所說的“黑燈工廠”指的是老板電器三部茅山基地的鈑金沖壓車間。基于阿里云IoT工業互聯網平臺搭建的“老板電器九天中樞數字平臺”,接入工廠全部284臺自動化設備、上萬個點位的數據。這些設備實時數據經過處理、智能分析后匯集到數字平臺,形成一個可指揮整座工廠全流程調度的“大腦”,幫助工廠實現了不同設備間自主的協調運作、靈活響應,不需要工人在產線上進行額外操作。
“黑燈工廠”的車間里雖然空無一人,但在車間二樓的指揮中心里,員工或坐著面對自己的電腦,或者幾個人站在20米寬的數據大屏前,關注著車間的各種狀態。
工廠各個角落都布設著攝像頭,產品線上的攝像頭不僅高清,還有圖像識別功能,它能實時檢測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問題,甚至包括鋼板上的沙眼和瑕疵。工廠現場展示的數據除了實時的影像,還有基礎設施、市場、研發端、生產端、物流端、營銷端等環節的數據,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有相應的預警,通過釘釘推送給相關責任人去解決。
“相較于2016年的版本,現在的車間包括了大量與5G、工業互聯網平臺、視覺檢測、邊緣計算等新基建結合的內容。它把制造、供應鏈、研發、營銷、產品等環節進行數據閉環的打通,形成了一套企業級的數據平臺。”葉丹芃表示,升級后車間的生產效率提升了45%,整體研發周期提升18%,運營成本下降15%。
上述項目不到1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為了推進該項目的進程,“老板電器抽調了十幾個人的團隊,全部是IT部門的核心骨干。阿里云那邊差不多是同樣數量的配置。”葉丹芃表示,在整個協作機制設計上,把雙方的高層包括在里面,這樣確保有一個定期的溝通對接機制。
技術升級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葉丹芃告訴記者,上述“黑燈工廠”在2016年版本的基礎上,軟硬件投入約為5億元,測算的投資回報期為5年左右。
在大量基礎性工作被機器替代后,員工的安置成為一道必答題。“黑燈工廠”建成前,需要一線工人238人兩班倒,建成后目前只需要33人。工人們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成了運維工程師、設備保養工程師、系統開發工程師。
葉丹芃表示:“留下的工人其實變成了工程師,以工程師的要求來對他們進行管理和培訓,還有一部分工人,因為我們還有裝配等其它產線,還是需要大量人工,他們就被分流到一些需要人工操作的崗位。”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