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聚焦重點領域,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生態保護修復高質量發展,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今天(11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就上述《意見》進行了解讀。
生態保護修復需全社會共同付出
第一財經:我國的生態保護修復主要涉及哪些領域?這些年,生態保護修復進展如何?存在哪些不足和困難?
周宏春:我國生態保護修復的領域,在《意見》中已有明確規定,包括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農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城鎮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海洋生態保護修復等五類。
生態保護和修復以問題為導向,在《意見》中做了專門的限定,如受損、退化、功能下降的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河流、湖泊、沙漠等自然生態系統,生態功能減弱、生物多樣性減少、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的農田生態系統,城鎮生態系統連通不暢、生態空間不足等問題,歷史遺留礦山存在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海洋生境退化、外來物種入侵等問題,符合這些前置條件的生態環境,才是保護和修復的對象。
經過全國上下近年來的不懈努力,我國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林草植被覆蓋度穩步提升,土地沙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河湖、濕地、海洋生態得到較大保護和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日益加強。
湖北武漢某區正在開展河道清理,恢復自然生態。攝影/章軻
具體而言,我國森林覆蓋率從本世紀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全國沙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1717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積年均減少2491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年均減少16萬公頃。一些地區將生態保護與修復規劃重點任務納入地方“十三五”規劃綱要和重點專項規劃編制清單,并將生態保護與修復相關指標及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級各部門,確保了規劃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些地區建立跨區域綜合執法工作機制。如福建省三明市在原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大隊的基礎上,集中了水利、國土、環保、林業、礦業、安監等部門在生態管理領域的行政處罰權,成立了生態綜合執法局,全面履行生態環境監督檢查職能,起到了“生態警察”的作用。自然資源部也公布過生態保護和修復的十多個典型案例。
但同時,生態保護和修復也存在一些問題,部分生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濕地生態系統退化趨勢尚未扭轉,森林資源質量總體還不高,草原生態總體惡化局面尚未根本扭轉,農田開發過度、耕地質量退化、海洋生態風險源多等問題仍然突出。保護和修改這些受損的自然生態系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需要全社會的共同付出。
強調社會資本參與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財經:《意見》為何特別強調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與以往主要靠政府財政投入相比,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有何益處?
周宏春:《意見》指出,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投資、設計、修復、管護等全過程,圍繞生態保護修復開展生態產品開發、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等活動,對區域生態保護修復進行全生命周期運營管護。
可以進行保護和修復的生態環境,還包括以政府支出責任為主(包括責任人滅失、自然災害造成等)的生態保護修復,有明確責任人的生態保護修復,由這些責任人依法履行修復義務,并承擔相應的修復或賠償責任。
強調社會資本的參與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社會資本相對充裕;二是社會資本的行為主體直接參與保護和修復是國際經驗,資金的利用效率高;三是可以發揮社會行為主體的保護和修改技術。
從以往成功的經驗來看,社會資本在生態保護修復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獲得收益:
采取“生態保護修復+產業導入”方式,利用獲得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或特許經營權發展適宜產業;對投資形成的具有碳匯能力且符合相關要求的生態系統,申請核證碳匯增量并進行交易;
通過經政府批準的資源綜合利用獲得收益等。可以發展的產業主要包括投入循環農(林)業、生態旅游、休閑康養、自然教育、清潔能源及水資源利用、海洋生態牧場等;發展經濟林產業和草、沙、竹、油茶、生物質能源等特色產業;參與河道保護和治理,在水資源利用等產業中依法優先享有權益;
此外,還包括參與外來入侵物種防治、生物遺傳資源可持續利用,推廣應用高效誘捕、生物天敵等實用技術;開展產品認證、生態標識、品牌建設等工作。此外,還可以享受相關的稅收減免政策優惠和金融扶持。
關鍵是權益、責任、罰則是否明確
第一財經: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參與機制、參與方式、參與程序該如何設計?
周宏春: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參與方式,主要有三種:即自主投資模式。可以單獨或以聯合體、產業聯盟等形式出資開展生態保護修復;與政府合作模式??砂词袌龌瓌t設立基金,投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公益參與模式。公益組織、個人等可以與政府及其部門合作,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共建生態文明。
對于政府合作的模式,還可以細分為多種情景,如對有穩定經營性收入的項目,可以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地方政府可按規定通過投資補助、運營補貼、資本金注入等方式支持社會資本獲得合理回報。
礦山生態保護修復有助于消除地質災害隱患、恢復損毀土地植被。攝影/章軻
社會資本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程序,《意見》也明確規定,一般為設立項目、制定方案、公開競標、保護修復產品市場化交易。設立項目要依據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規劃等規劃和有關標準要求,確定任務和重點項目。方案要在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明確目標或核心指標、自然資源(其中礦產資源僅限于因項目需要采挖的只能用作普通建筑材料的砂、石、粘土)資產配置及后續產業發展要求等。
通過競爭方式確定生態保護修復主體暨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人,并簽訂生態保護修復協議和土地出讓合同等自然資源資產配置協議,明確修復要求、各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建立自然資源資產與生態保護修復產品的交易渠道,依托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規范開展市場化交易。
第一財經: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關鍵是如何保障社會資本的收益和權益?從以往成功的案例和模式上看,你認為需要什么樣的配套政策?
周宏春:從以往經驗看,保障社會資本的收益和權益,關鍵并不在于有多少配套政策,而在于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方案是否能得到執行,相關權益、責任、罰則等是否明確,以及地方政府以往項目的執行情況。
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項目所在地、是否屬于國家或地方相關規劃中的重點、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等,決定了項目是否能夠得到實施,以及社會資本的收益和權益能夠得到保證。
功夫要花在項目實施之前
第一財經: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相應的財稅和金融支持也十分必要。你對此有何建議?
周宏春:《意見》已經明確了產權激勵、資源利用、財稅支持和金融扶持等方面的政策。
要使這些政策得到切實執行,在制定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方案中,必須列出符合國家的那些可以享受的優惠政策。項目的前期投入應當有地方政府的權益(PPP模式可以看作是政府入股)。項目承擔主體的資質必須符合各項規定,以便能夠獲得國家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相應支持。
另外,融資模式要創新,以生態環境保護修復作為質押,申請綠色基金、綠色債券、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綠色金融的支持,尤其是可以探索發行綠色債券的方式融集必要的資金。
第一財經:我詢問過幾位商界人士,他們對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有興趣,但也有擔心,擔心投進去出不來,擔心投資“打水漂”,擔心權益得不到保障。你對此有何建議?
周宏春:保障社會資本的權益和收益,而不能“打水漂”,建議如下:
選擇好項目,不要以“跑馬圈地”的心態參與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也就是“功夫花在項目實施之前”。要認真研究項目所在地的問題是什么(問題導向)、解決了問題之后能產生什么效益,這是社會資本參與能夠獲得收益或權益的關鍵之所在。
堅定目標導向,特別要重視修復項目的投入產出分析。如修復的地方可以作為旅游勝地,就需要分析游客來自什么地方,可能的流量,需要的配套設施;建議不要將旅游地產作為主要受益來源。根據我個人的了解,以往將保護修復地作為旅游目的地的,特別是想通過旅游地產快速收回投資的,往往均沒有達到預期目的。
在項目實施方案中明確參與各方的收益、責任和罰則。特別是要了解參與地方政府的以往實踐、誠信情況、財政平衡情況。如果地方沒有財政能力參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能力,就應當盡量避免在那些地方選擇并實施項目。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