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發布了2021年度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評價體系評價結果。這是協會連續第七年發布評價結果,該評價體系依據商業銀行公開發布的2020年年度報告,通過公司治理能力、收益可持續能力、風險管控能力、運營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競爭能力、體系智能化能力、員工知會能力、股本補充能力九個維度對商業銀行穩健發展能力進行評估。
評價結果包括“1+9”主、副榜單
2021年,參與“陀螺”評價的銀行范圍進一步擴大,代表性進一步增強。有效參評銀行家數由2015年的61家提高到了2021年的171家。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含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18家;城市商業銀行69家;農村商業銀行84家。“陀螺”評價體系結果包括“1+9”主、副榜單,主榜單為綜合評價榜單,副榜單以九大維度為評價對象。
全國性商業銀行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中國光大銀行和平安銀行;城市商業銀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寧波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浙江泰隆商業銀行、杭州銀行、北京銀行、成都銀行、重慶銀行、西安銀行和蘇州銀行;城區農商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上海農商銀行、重慶農商銀行、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杭州聯合銀行、福建莆田農村商業銀行、青島農商銀行、南海農商銀行、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廣東惠州農村商業銀行和東莞農村商業銀行;縣域農商行榜單中排名前十的銀行分別為江蘇常熟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昆山農村商業銀行、福建福清匯通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沭陽農村商業銀行、福建南安農村商業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湖南瀏陽農村商業銀行、江蘇如皋農村商業銀行、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和江蘇邳州農村商業銀行。
從“陀螺”(GYROSCOPE)評價結果看商業銀行新趨勢
全國性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能力較強,中小銀行公司治理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從公司治理得分看出,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得分最高,為84.47。從獨立董事占比看,全國性商業銀行比重為38.71%,城商行為32.56%,城區農商行和縣域農商行分別為24.54%和24.37%,可以看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董事更加多元,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此外,評價結果顯示,上市銀行公司治理能力相對較強。在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商行中,公司治理能力入圍前十的銀行全部為上市銀行。
零售業務對商業銀行收益可持續能力的貢獻不斷增強。從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分榜單來看,招商銀行和浙江泰隆銀行都排名較為靠前,兩家銀行的共同點是持續推進零售小微業務轉型。數據顯示,2020年,雖然銀行業ROA、ROE面臨較大壓力,但招商銀行和浙江泰隆銀行的ROA均在1.20%以上,ROE均在15.70%以上。可見,持續推進零售轉型將會給銀行自身可持續發展贏得更多機遇。此外,與往年相比,城商行和農商行榜單排名變動幅度較大,這既與中小銀行承壓能力有關,也與自身經營波動性較大有關。
全國性商業銀行風險管控能力表現較好。從評價結果看,2020年,參評商業銀行加大了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力度,整體資產質量有所提升。資產質量方面,全國性商業銀行資產質量整體表現較好,不良貸款率水平整體優于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抵御風險和吸收損失方面,全國性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較高,均在14.00%之上,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相對較低,為13.45%,同時城商行的撥備覆蓋率較低,可見城商行在風險管控能力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備足、備好抵御風險的“彈藥”。
負債成本低、成本管控好的大型商業銀行運營管理能力更為突出。2020年,在央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下,參評商業銀行的付息負債平均成本率有所降低。全國性商業銀行最低,為2.17%,城市商業銀行最高,為2.77%,可見相比于全國性商業銀行,無網點優勢、品牌優勢不強、客戶粘性相對較差的城商行面臨著一定的負債壓力。成本收入比方面,全國性商業銀行最低,為29.31%,縣域農商行最高,為36.38%,或與大型銀行積極借助科技手段賦能業務有關。
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進一步提升。從評估結果看,2020年商業銀行不斷下沉服務重心、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質量不斷提升。商業銀行對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如普惠金融領域,全國性商業銀行繼續發揮“頭雁”作用,農商行積極認真落實“支農支小”定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得到了較快發展。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普惠金融領域貸款新增額占貸款和墊款新增額的比重平均為20.65%,城商行為16.57%,城區農商行為26.54%,縣域農商行為55.52%。在信用貸款方面,商業銀行也積極發力,取得了較好成效。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信用貸款新增額占貸款和墊款新增額的比重平均為33.48%,城商行為28.86%,城區農商行為23.19%,縣域農商行為26.80%。信用貸款占比處在較高水平,對于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從風險、服務和股本的關聯性來看,當一家銀行不良貸款較低、資本充足率充足時,補充資本更有助于商業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成為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近年來,商業銀行紛紛發力財富管理業務,銀行AUM等指標實現較快增長,同時,得益于代銷基金規模、托管公募基金規模增長以及資產管理新體系建設的日趨完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處在較高水平,如招商銀行和平安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均在27%以上。從不同類型角度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在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等方面優勢明顯,城商行、城區農商行、縣域農商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明顯低于全國性商業銀行。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占比平均值為15.01%,城商行為4.25%,城區農商行為1.25%,縣域農商行為-0.30%,或與農商行的增值服務種類相對缺乏有關。
金融科技資金與人才投入持續加大,銀行業智能化能力進一步增強。從評價結果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商行的移動APP用戶體驗度和活躍度穩步提升,成為銀行獲客活客、提高零售客戶黏性的重要載體。從金融科技投入來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和城商行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其中全國性商業銀行金融科技投入占營收比平均達3.31%,較上年同期增長0.6個百分點;城商行平均投入比例在3.90%,較上年同期增長0.5個百分點。從金融科技人員投入來看,各家行紛紛推進專業化金融科技隊伍建設,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呈現明顯提高的趨勢,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區農商行及縣域農商行金融科技人員占比分別為5.28%、4.36%、2.45%、3.23%。
人力資本投入高的銀行人均創利一般較強。從評價結果看,2020年,全國性商業銀行員工知會能力平均得分為85.95,高于城市商業銀行的78.30;從碩士及以上員工占比角度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數為16.87%,城商行為11.33%;從人均教育經費投入情況看,全國性商業銀行平均數為0.31萬元/人,城商行為0.21萬元/人。可以看出,全國性商業銀行的高學歷人員占比更高,且人力資本投入更大。伴隨著人力資本的高投入,全國性商業銀行的人均創利水平也高于其他類型商業銀行。這一結論在全國性商業銀行內部也得到了驗證,六家國有大行的碩士及以上人員占比及人均教育經費投入低于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人均創利水平也低于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外源資本補充能力逐步提升。2020年,國家出臺系列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加大資本補充,如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在政策的支持下,商業銀行外源資本補充能力穩步提升。參評銀行數據顯示,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城區農商行、縣域農商行通過普通股、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外源渠道募集總金額占總資本凈額的平均比重分別為7.18%、9.81%、6.30%、2.17%,較去年有明顯提升。未來,受信貸投放力度加大、息差收窄及資產質量承壓等因素影響,加之《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評估辦法》等提出的監管要求,部分商業銀行仍面臨較大的資本補充壓力。商業銀行在充分利用、拓展外源資本補充政策紅利的同時,還應繼續提升內源資本補充能力,實現銀行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