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醫療領域的跨國企業在中國建廠房、設立研發中心、成立創新中心的動作不斷。從引進先進產品到在中國布局全產業鏈,直至在中國孵化創新點子,每個階段,都體現出跨國企業的“本土化”策略在不斷深入。
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期間,賽默飛中國區總裁馮時瀚向第一財經記者闡述了賽默飛“本土化”的具體思路,即用最先進的技術來幫助國內企業提升研發能力,再與他們一同走向全球市場。
在腫瘤治療領域,較為前沿的細胞療法主要原理是用病毒的方式修改細胞,這種方式擴增速度不快,且有可能影響細胞本身的質量。
對于這類痛點,賽默飛在進博會上展出了大容量細胞電轉染系統,這項最新技術是用電在細胞上打孔,讓DNA進去對細胞作更改,然后體外擴增,這樣能夠加速細胞療法的研發進程。
“這個系統在25分鐘內可以擴增25億細胞,擴增后就有足夠的細胞導入到人體里,這個過程會將整個細胞療法更快地推向市場。”馮時瀚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1月5日全球首發,之后賽默飛會在各地不同的省份搭建示范點,讓客戶有更深入的了解。
賽默飛每年會投入10億美金用于研發,馮時瀚表示,賽默飛會繼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加速人才的培養、增強本地的制造能力和研發能力。“隨著本地研發實力不斷增強,未來中國本土生物醫藥創新企業一定會不斷參與海外市場。賽默飛將為中國醫藥創新全線賦能,并依托全球化服務能力,助力本土企業國際化發展。”馮時瀚補充道。
雖與賽默飛本土化路徑不同,但波士頓科學與國內企業合作研發的思路同樣值得借鑒。
進博會期間,波士頓科學用于肝癌內放射治療的全球首款放射性玻璃微球TheraSphere Y90的本土化生產的案例較為典型。
該產品在2019年進博會首次亮相中國后,于2021年3月與本土合作伙伴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紐瑞特醫療”)簽約。
由于國內醫用放射性同位素長期以來主要依賴于進口,從國外到國內長距離運輸必然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同時,放射性核素存在衰減性,造成藥物保存難、有效期短的問題。
因此,放射性藥物及其醫用核素的本土化生產極為關鍵。通過努力,紐瑞特醫療在放射性同位素領域取得了進展,目前已經建成國內第一條鍶釔發生器生產線,滿足關鍵核素本土化的需求。
“之前已與紐瑞特醫療簽了一個在本土生產的合作協議,目前又進一步加持紐瑞特醫療的股份,充分說明波士頓科學對于本土化生產的重視,同時也希望借助和紐瑞特醫療的合作,在中國探討一條真正本土化的道路,讓產品真正落地中國,加快在中國的上市。”波士頓科學中國區副總裁達波表示。
跨國企業在與本土企業的合作方式也在持續探索中。有放療設備廠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目前所在企業與國內企業成立了合資公司,這樣可以生產國外已上市的產品,實現國產化。這樣的本土化路徑更快,能夠大大降低產品價格,提高產能,加速國產落地。
據記者了解,葛蘭素史克(下稱“GSK”)與廈門萬泰合作研發宮頸癌疫苗,GSK會提供其在進博會上展出佐劑系統。
縮短創新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國內外上市的時間差成為此屆進博會上被談論最多的話題。
GSK副總裁、中國臨床研發負責人籍納新表示,從2020年開始,GSK在中國的研發思路已經變更為和全球同步研發,即當新產品進入研發階段,GSK在中國和美國、歐盟、日本等,會同時進入全球研發計劃,包括策略的制定以及具體實施的步驟。
GSK疫苗中國醫學部負責人唐海文舉例稱,GSK正在研發治療性的乙肝疫苗,這款預防性疫苗可以把乙肝的攜帶率降到非常低,目前處于一期臨床試驗階段。GSK計劃把一期臨床試驗引入到中國,這樣以后二期、三期臨床試驗可以同步進行,第一時間惠及中國患者。
讓中國與全球的研發同步,讓產品能夠同時上市惠及患者也同樣是賽諾菲的目標。記者看到,賽諾菲在展臺展示了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性投資,包括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建設的大灣區國際疫苗創新中心、2021年4月在蘇州落成的賽諾菲中國首個全球研究院以及持續加大對北京生產基地胰島素產線的投資。
關于我們| 聯系方式| 版權聲明| 供稿服務| 友情鏈接
咕嚕網 m.jzyjjz.com 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2008-2020 By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20023378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聯系我們: 98 28 36 7@qq.com